胡唐(书法)

胡唐(书法):

胡唐(1759—?),又名长庚,字子西,号西甫,别署城东老人、木雁居士,安徽歙县人。篆刻与程邃、汪肇龙、巴慰祖合称“歙四子”,是四子中最晚出的一位。胡唐爲巴慰祖外甥,书法、篆刻均服膺慰祖,得巴氏亲授而与之齐名,世称“巴胡”。此外,胡唐还兼工诗词,喜蓄砚,自作砚铭镌之。着有印谱、砚谱、《岭云词》、《木雁斋杂着》等。

淸道光四年,歙县人程之华摹刻程邃、汪肇龙、巴慰祖、胡唐四人印作,成《古蜗篆居印述》,程恩泽爲其作序,评述四子之印,曾说:“古蔚若程,古琢若巴,古横若汪,惟我胡老,能兼三子之长。”他对胡唐评价特高,这一方面是由于胡唐当时还健在,或有谀颂之嫌;另一方面,胡唐之作也确实注意吸收了各家之长,有所发挥。胡唐于六十五岁时也曾亲爲此谱作序,述其印学主张。他认爲,宋元以来,印学頽坏,主要是由于篆学坠丧,俗书渐淆,无人辨正。他主张印艺必须“溯河寻源”,“以秦汉爲星宿海”,“必专心篆籀,而后能造其极。”因此,他的印作,用篆规範,不离古法,绝不因章法的变化而谬创俗体。这是我们欣赏胡唐作品首先要留意到的一个特点。同时,章法平正,刀法质朴,纯乎秦汉正宗,则是胡唐印作的基本面目。

“藕花小舸”元朱文小印,爲胡唐三十八岁时所作,取秦小篆入印,刻得精巧轻灵,典丽婉约,是体现胡唐印章风格和印学主张的典型之作。此印在章法上几乎是辟窠平分,极其老实。其中“花”、“舸”二字下两笔弧形相对,形成一个规整的“括号”,也未作避让。胡唐主张不因章法而乖篆体,这便是一个例证,其实,这裏若少作变化,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宁伤章法而不变篆法,或许这就是古人的迂阔之处吧!“城东十四郞”、“树穀”、“胡唐”三印,是胡唐摹仿秦汉印风格的代表作。端严浑穆,确实不愧汉人。但他仿周秦古玺的印,在章法上似受汉印影响较多,平正有余而奇肆稍欠,其韵致是不能与古人比肩的。

综观胡唐印作,风格高古典正,但缺乏个性。这主要是爲其印学主张所囿,同时也由于他在四十五岁左右即因病目而缀刀,倘若再有更多的艺术实践,或许他会突破自设的藩篱。尽管如此,他对后世印学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赵之谦论印,对巴慰祖与胡唐均极佩服,私淑心仪之迹,在其印作之中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您推荐

潘西凤(书法)

潘西凤(书法):潘西凤,字桐冈、悔桥,号老桐、天姥山樵,浙江天台人。生卒年不详。从高凤冈“交手垂致词,尔汝刻心知……本皋徙重人,白髮垂丝丝”(《送潘悔桥归天台省墓》)看,年龄和郑板桥相仿佛。尝受业于王澍(虚舟)之门。虚舟..

董洵(书法)

董洵(书法):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性机超頴,卓诡不群。幼时在鄕塾读书,便喜摹习篆刻。参加过一次鄕试,没有考上功名,便从此弃去八股文,随父亲宦游广西平乐,帮助处理一些文书事务。余暇则..

汪士愼(书法)

汪士愼(书法):汪士愼(1686—1759)淸着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篆刻成就很高,力变前人旧习,以秦汉印玺的优秀传统爲借鑒,取法小篆,结合缪篆,结体打破成规,自出机杼,入古出今,自成一家。传世作品不多,然俱佳妙。 白文“汪士愼”爲自..

高翔(书法)

六舟达受(书法)

六舟达受(书法):达受(1791—1854),他于金石书书,非但件件皆能,而且件件皆精。治印直入二汉。所刻印作虽精,但大都散失了,很难见到。 白文“得大吉利”印,四个篆字均取汉印文字。“大”和“吉”的章法,以不偏不倚之姿,显得很端..

黄经(书法)

黄经(书法):黄经(?—1662),字维之,又字济叔,号山松,江苏如皋人。淸代如皋派着名篆刻家。与同时代人程穆倩齐名。他世居距如皋城南三十里的黄家市,身材高大,风度潇洒,靑年时代在南京,因同姓名受怀疑入狱受冤,其时结识了周亮工(16..

张燕昌(书法)

张燕昌(书法):张燕昌(1738—1814),生于淸乾隆三年,卒于嘉庆十九年。字芑堂,号文鱼、文渔、金粟山人等。浙江海盐人。篆刻从学于浙派开山丁敬,爲丁敬得意门生。长于金石文字之考证,大凡商周彝器,汉唐石刻尽力搜寻,曾于同时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