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书法)

程远(书法):

程远(生卒年不详),明代着名篆刻家。字彦明,江苏无锡人。董其昌曾称:“予友程彦明爲汉篆,书与刻兼擅其美,识者方之以文寿承、何长卿。”可见程远篆书篆刻俱精。明代万曆中期,搜集和收藏秦汉印的风气很盛,文人纂辑的《集古印谱》、《摹古印谱》也迭出不穷。其中木板刊刻或劣质摹古之印的流传,大有泥沙俱下之势。程远针对这种现象,择选各家优秀的藏印—秦汉印和明代同期篆刻家的佳作,分列“秦、汉小玺、王印、侯印、私印及国朝名印,于万曆三十年(1602)摹成《古今印则》四卷。程远在《古今印则·凡例》中写道:

“印学之难,固难于配合,尤难于刀法。今诸家翻刻不一,面目旣非,神髓何在?兹所选者,摹勒逼眞,而于原本,实称忠臣。”

纠正时弊,故当称讚,但摹勒逼眞,实称忠臣却也多少表现出当时印人的拟古倾向。程远的《古今印则》曾受到很大的欢迎,屠隆、董其昌、王穉登、陈继儒、归昌世等纷纷爲是谱题跋,并给其很高的评价,甚至认爲讚誉他与“寿承、长卿鼎立爲三,咄咄彦明,只此一艺千秋矣”。(屠隆《古今印则序》)对于程远的印作,明时的评价主要是认爲他善守法度,如归昌世说他的印“神法併合,巧力俱到。”屠隆也认爲他的印“遒丽精华,韵与法兼胜。”今观程远所刻“江上客”、“云天抗眞意”、“哀朕时之不当”三方白文印,正可验证明人当时的评价。这三方白方印,均取汉印格局,章法平匀塡满。如屠隆所说:“汰去俗体,止存雅制”,所用印文皆有出处,可谓汉味纯正。但平心而论,这三方并非摹古而属创作的印章,无论在篆法、章法、刀法上都显示不出个性的特色。也许是过于考虑“守法”的缘故,作者情性的发挥受到了抑制。

“天子徵不起”白文印则不然,五字分两列,章法也非汉印法,要紧的是作者在用刀上和边栏的处理上都敢于有所突破。“写”的意味通过冲刀表现得甚好。其间也可窥出他受到苏宣等人影响的痕迹。

曾经被人称作与文、何鼎足爲三的程远,到了万曆后期,却被朱简在《印经》中归入苏宣一派,作爲一位篆刻家,未能自立门户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程远拘于法度,未能在严谨的法度之上,再展开自我的创造,却是其面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您推荐

江皜臣(书法)

江皜臣(书法):江皜臣,字濯之,号汉臣,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明末淸初,曾入闽游,客死于温陵黄东厓阁学家中。明嘉靖、隆庆之后,因文彭倡以灯光石治印,文人以石奏刀遂成风气,因此金、玉之坚硬印材文人大都是不去问津的,做爲文..

胡正言(书法)

胡正言(书法):胡正言(1584—1674),享年九十一岁。字曰从,号十竹主人、默庵老人。原籍徽州府休宁县文昌坊人,寄籍金陵爲上元县人。他在明弘光时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参加“复社”,交游至广。明亡后,蛰居小楼三十年,以示不屈之节..

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书法):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鸥波等。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宗室后裔。元代着名书画家(详见书法部分)。在书画上他提倡“贵有古意”,如同唐代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其意乃是藉古开今一样,赵孟..

王冕(书法)

吾衍(书法)

吾衍(书法):吾衍(1272—1311),一作吾丘衍,字子行,号竹房,又号贞白居士。浙江衢州人,侨寓杭州。其学识广博,着述甚多,因跛一足而隐居敎授,弟子甚多。在元初士大夫文人提倡汉印的思潮中,他与赵孟頫是最杰出的两位。 吾衍曾着有《..

汪关(书法)

汪关(书法):汪关,(生卒年不详)字尹子,又字杲叔。原名东阳,后于苏州得到汉代“汪关”铜印一枚,遂改名爲“汪关”。爲明末着名篆刻家。他祖籍乃是安徽歙县,但久居江苏娄东(今苏州太仓县),所以他的印风受吴门印人的影响颇深,尤其..

金代缪篆印(书法)

金代缪篆印(书法):宋金对峙的结果是宋朝只剩半壁江山,作爲一种代价,则举朝上下的爱国主义、民族意识蓬勃高涨,虽然岳飞惨死于秦桧之手;但由此而生的民族自尊意识不但在南宋一代贯串始终,就是在明末也时时可发现它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