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运腕

[书法]运腕:

依靠腕部运笔的技法。

指主执笔,腕主运笔,二者结合得当,方能达到用笔的目的。运腕方法甚多,有枕腕、提腕、覆腕、悬腕、回腕等。宋黄庭坚《论书》云:“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云:“大抵要执之欲紧,运之欲活,不可以指运笔,当以腕运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元郑杓《衍极》卷五《天五篇》云:“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秉肘腕。”明丰坊《书诀》云:“伯高、鲁公皆官大字运上腕,谓径尺以上也。小宇运下腕,谓径寸以内也。”“运肩及肘之力,使手离纸尺许,所谓上腕也。”“运自肘至掌之力,亦必手离纸三二分,所谓下腕也。腕者,肘内之弯。

上(时掌切),谓由此而上至肩也。下(奚价切),谓由此而下至掌也。”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执笔第二十》云:“(朱九江)先生曰:‘……夫职运笔者腕也,职执笔者指也’。”又云:“握笔既紧,腕平掌竖,俾手眼之势,欲斜切于案,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毫铺,顿挫则生姿,行笔战掣,血肉满足,运行如风,雄强逸荡,安有抛筋露骨枯弱之病?”清朱履贞《书学捷要》云:“书有运腕之说,而不及臂指。更有言运腕者,欲腕之转动而成书,引王右军之爱鹅,谓取其转项若动腕。

穿凿甚矣!是盖不知运之义而腕之为何物也。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

”又云:“欧阳文忠公谓东坡先生曰:‘当使指运笔而腕不知’。此言极运腕之致。”参见“腕法”各条。

为您推荐

[书法]米五斗而作传 绢千匹以成碑

[书法]米五斗而作传 绢千匹以成碑:宋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一载:“孙仲益每为人作墓碑,得润笔甚富,所以家益丰。有为晋陵主簿者,父死,欲仲益作忘铭,先遣人达意于孙云:‘文成,缣帛良粟,各当以千濡毫也。’仲益忻然落笔,且溢..

[书法]江左风味

[书法]江左风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评帖》:“刘后村先生云:《阁帖》为祖,十(卷)。《绛帖》次之,二十马。《临江》又次之,《潭》又次之,《武冈》又次之。《大观》尤妙。《武冈》佳者可乱《绛》;《临江》佳者可乱《阁..

[书法]交争势

[书法]交争势:指行草书中“人”字的写法。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啄展异势》云:“,此名‘交争势’,盖行草法也。法以衄锋啄掣,捷速疾进,为势若交急,意存力敌,失之于纯滑,斯可慎也。陈沙门智永常用此法。”..

[书法]衣冠唐制度 人物晋风流

[书法]名称篇

[书法]名称篇:明张绅鉴于“永”字八法笔画变化之名称繁多,遂广为搜访,按类编集,撰《名称篇》,载入《法书通释》。其主要内容为: “点类: 蹲鸱 旱蚁 鹗口 鼠矢 栗子 柳叶 科斗 瓜瓣 丁头 打点 散水 隔水 烈火 联飞 衮笔..

[书法]字匠

[书法]字匠:指作书只有技法而缺少高雅之精神、气势、韵味者。观其作品令人兴味索然。清蒋和《学书要论》云:“法可以人人而传,精神兴会则人所自致。无精神者,书虽可观,不能耐久索玩;无兴会者,字体虽佳,仅称‘字匠’。”宋晁补..

[书法]朱印

[书法]朱印:朱,红色。此处用如动词。指将蘸好(红色)印泥的印章盖在纸上,使呈现出印文。即用朱色盖印。此法传自唐、宋,不同于唐代以前所施行的简牍封泥之法。像这样的盖印方法,传世最早的实物,仅见有南齐官“永兴郡印”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