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导论》

    《古文字学导论》 : 中国古文字学的通论。唐兰著。分上下两编:上编先介绍古文字学的范围和历史,然后叙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下编着重论述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
  这部书本作为作者在北京大学讲授古文字学的讲义,撰于1934~1935年,手写石印,只印 200部,流传未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曾影印作为教材。1981年,齐鲁书社重新影印,补齐图版,并附以作者1936年部分改订稿及为1963年中央党校版作的跋,成为定本。
      


  《导论》在古文字学界有广泛影响。书中有不少创造性见解。例如,作者分古文字为殷商系文字、两周系文字(止于春秋末)、六国系文字、秦系文字 4系。在讨论古文字演变过程时,不用传统的六书说,改用象形、象意、形声,有学者称之为"三书"说。论述古文字分类,不用《说文解字》部首,提倡以象形为部首,由象形字分化的单体象意字隶属于"部",复体象意字隶属于"科",由象形、象意孳乳的形声字隶属于"系",称为"自然分类法"。
  在古文字学的研究方法方面,书中对晚清学者孙诒让的成果备加推崇,就以"偏旁的分析"法释读古文字作了详尽的讨论。
  《导论》还有一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观点。如论汉字起源,不同意文字发生于商代之说,认为中国的象形文字至少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并说自夏初已有历史记载。又如追溯古文字学的原始,充分肯定汉代古文经的发现以及古文经学的作用。这些论点,在作者晚年论著中还继续有所反映。

为您推荐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本书是一部汉语古文字字表,摹写古文字的各种形体按时代先后加以排列。全书分三编。第一编古文字,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收现在认识的字3056个,以楷书为字头。下分4栏:商周时代甲骨文,商周时..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➀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书名。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汉语古文字体1万余个,均从原件照片或原拓本摹取。依次列表分殷代、西周和春秋战国3栏排列,显示形体演变发展的历史。从中整理列出音义明确的甲骨文、金..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字学专着。高明着。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全书2编,上编古文字学基础,5章:(1)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2)汉字的起源和发展;(3)汉字的古形;(4)汉字的古音;(5)汉字的古义。从理论上阐述古文字的形、音、义。下编..

古文字类编➀

古文字学➀

古文字学:文字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已经废弃不用的古代文字的学科。如西欧对“楔形文字”的研究等。中国通常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为古文字,所以考释甲、金、篆文,探讨其形体结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乃至考察它们与..

《商周古文字类纂》

《商周古文字类纂》:郭沫若着。文物出版社1991年7月影印版。252页。收录甲骨文、金文、古玺印文、石鼓文等古文字近2000字,按照《说文解字》部首及字序编排。每字先列楷书字头,下列古文字字形。每个字形下注明所出自器物..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古文字学书。高明着。上下编。八章。上编为古文字学基础,系统论述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下篇为古文字专题。具体论述了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综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