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古文字学(语言)

宋代古文字学(语言):

宋代文字学分支之一。宋代是古文字学中兴时期。由于北宋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从皇家到官僚士大夫收藏古器之风盛行,并出现了一批象杨南仲、吕大临那样杰出的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对青铜器、石刻等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至南宋初年,金石着录达三十四种之多。大体可分三类:(1)古器物着录。如吕大临《考古图》,不仅摹写器形和铭文,还详细记载尺寸、容量、重量、收藏处、发现地,并附有考释,体例最为完备,为后人所取法。(2)铭刻集录。如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专收铭文摹本和释文,间作考证。(3)专论与跋语。如赵明诚《金石录》。其中一些着录摹写颇精,在编排上开始注意到铜器的共存关系,又能根据其器形、纹饰、铭文、用途、出土地点以及典籍记载考证年代,确定器名,进行器物分类。在文字考释上,初步掌握古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和规律,应用比较法与推勘法释出不少文字,但考证仍较疏略琐碎,间有穿凿附会之弊。研究对象包括铜器、石刻、玉器、钱币、玺印等,时间跨度大,较为博杂,其中收进若干伪器,所定器物年代亦有不少讹误。此外,传统的古文之学也取得一定成果,即郭忠恕《汗简》和夏竦《古文四声韵》,以《说文》、魏正始石经为基础,广泛集录当时存世的字书、写本和石刻中的古文字体,并酌收若干新出铜器铭文,对研究战国文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您推荐

古文字类编

古文字类编:高明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本书是一部汉语古文字字表,摹写古文字的各种形体按时代先后加以排列。全书分三编。第一编古文字,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收现在认识的字3056个,以楷书为字头。下分4栏:商周时代甲骨文,商周时..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➀

汉语古文字字形表:书名。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汉语古文字体1万余个,均从原件照片或原拓本摹取。依次列表分殷代、西周和春秋战国3栏排列,显示形体演变发展的历史。从中整理列出音义明确的甲骨文、金..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文字学专着。高明着。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全书2编,上编古文字学基础,5章:(1)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2)汉字的起源和发展;(3)汉字的古形;(4)汉字的古音;(5)汉字的古义。从理论上阐述古文字的形、音、义。下编..

古文字类编➀

古文字学➀

古文字学:文字学的一个部门,研究已经废弃不用的古代文字的学科。如西欧对“楔形文字”的研究等。中国通常称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为古文字,所以考释甲、金、篆文,探讨其形体结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乃至考察它们与..

《商周古文字类纂》

《商周古文字类纂》:郭沫若着。文物出版社1991年7月影印版。252页。收录甲骨文、金文、古玺印文、石鼓文等古文字近2000字,按照《说文解字》部首及字序编排。每字先列楷书字头,下列古文字字形。每个字形下注明所出自器物..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

中国古文字学通论(语言):古文字学书。高明着。上下编。八章。上编为古文字学基础,系统论述汉字研究的历史梗概,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下篇为古文字专题。具体论述了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综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