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文

    傣文 : 中国云南省傣族使用的拼音文字。在西双版纳等地通行的称傣仂文,又称西双版纳傣文;在德宏等地通行的称傣哪文,又称德宏傣文;在瑞丽、澜沧、耿马等县部分地区使用的称傣绷文;在金平县使用的称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 种傣文都从婆罗米字母演化而来,与老挝文、泰文、缅甸文、柬埔寨文同属一个体系。字序皆自左而右,行序自上而下,但形体结构互有不同。傣仂文和傣绷文为圆形字母,傣哪文为方形字母,金平傣文方圆兼备,并有一些尖角形字母。傣仂文和金平傣文的辅音字母较多,都分高音和低音两组,各拼 3个声调,傣哪文和傣绷文辅音字母较简单,分别为19个和18个,不分高低音组。傣仂文至少已使用七八百年,傣哪文始用于14世纪。这两种文字通行面较广,保存文献资料丰富。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创制年代尚待考证,使用面较窄,金平傣文文献不多。傣文文献包括政治历史、法律道德、天文历法、农田水利、宗教、占卜、故事唱词以及语文学、军事学等方面的著作。傣仂文并有大量贝叶经。(见彩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本族的意愿,对傣仂文和傣哪文分别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新傣文在保留原来字母形式和表音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音位增删了若干字母,改变或增添了声调符号,对字母读音、附加符号的使用和书写规则进行了规范化。改进后的傣仂文有42个辅音字母,分高低两组,表示21个辅音音位,有90个表示元音及复合韵母的字母或字母的组合形式,另设计了两个声调符号。傣哪文改进后仍保留19个辅音字母。有84个表示元音及复合韵母的字母或字母的组合形式,并增加了 5个声调符号。这两种傣文改进后,取消了原来的合体字和异体字,只保留了少量省略形式。声韵调系统清楚,文字结构严密,较便于学习与印刷。出版了报刊、教材和各类书籍。


为您推荐

德昂语

德昂语 : 原称崩龙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临沧、保山、思茅等地区。使用人口 1万多(1982)。缅甸境内也有使用者。德昂语分为纳昂、布雷、若买..

叠字

叠字 : 指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起来用。有些是表示一事的重复,是两个词,但联在一起说。如《诗经·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是连续的动作,不是一采,所以说"采采"。有些则是在语意上有所加重,以增强感染力。..

侗水语支

侗水语支 :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中国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包括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佯僙话、莫话等。使用人口约180多万(1982)。把以上语言归为一个语支,除壮侗语族..

达罗毗荼语系

大众语运动

大众语运动 : 1934年在上海掀起的一个要求白话文写得更加接近大众口语的文体改革运动。运动的起因是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报刊上接连发表反对白话文、主张学校恢复教文言、 甚至提倡小学读经等文章,提出"文言..

次清

次清 : 见清浊。 ..

叠韵

叠韵 : 指两个汉字的韵部相同。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苗条"[miɑu t`iɑu],是叠韵,韵母都是[iɑu]。所谓韵部相同,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的有无或有什么样的韵头可以不论,如普通话"蓝天"[lan t`ian]两字中,一个有韵头[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