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GF 3006—2001)》 :
2001年2月23日,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2001年6月1日起实施。规范起草单位: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要起草人:柴鸿斌、陈一凡、宋利强、陈民、崔永华、张普、邢红兵、石定果。《规范》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所使用的字母和符号在通用键盘上的键位。《规范》主要适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汉字输入法的设计。这项《规范》的实施,对汉字输入法的键位设置起到规范统一的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使用27个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所用的字母中,25个字母沿用通用键盘上已有的相应键位,即A、B、C、D、E、F、G、H、I、J、K、L、M、N、O、P、Q、R、S、T、U、W、X、Y、Z。需要另行规定键位的有两个加符字母 ü、ê,规则规定字母 ü 在通用键盘上使用V键位替代表示,字母 ê 在通用键盘上使用E加A组合键位替代表示。
汉语拼音方案使用5个符号,其中4个声调符号,1个隔音符号;轻声不标调,没有使用符号。在通用键盘上,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的键位依次使用数字键1、2、3、4替代表示。轻声,在通用键盘上使用数字键5替代表示。标示声调的数字,放在该音节字母之后。例如:guójiā(国家)替代表示为 guo2jia1。
隔音符号“’”,在通用键盘上用“’”键位替代表示。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了双字母 zh、ch、sh、ng的简写形式为。由于这种简写形式未得到应用,所以暂不规定替代表示的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