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异和变化》

    《语言变异和变化》 :

作者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语言学系的S.F.基斯林,由英国爱丁堡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全书分4个部分,共10章。

第一部分由三章构成,介绍了语言变异的问题和方法。其中,第一章介绍了语言和变异方面的许多问题,集中讨论了比较方法的历史起源以及发展到现在的情况。第二章解释了语言变项,并从语音到语用各个层面对它进行了语言分析。第三章从历史的角度勾勒了变异社会语言学的方法,指导读者如何发现和描述变异和变化的模式。

第二部分包括四章,介绍了变异和社会的关系,并根据社会阶层和认同分析语言变异。其中,第四章通过几个研究讨论了讲话人之间的变异,重点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三个经典模式:语言的社会层化、语言适应和语言差异,以及部分学者对这些经典模式发起的挑战。第五章集中在个体讲话人的变异研究上,并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常见概念进行介绍。第六章探讨了说话方式的社会意义及其被运用到前述的三个经典模式中的方法。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术语“索引性”,并分析了索引性意义的产生和变化,以及索引性意义嵌入到言语社区的方式。第七章讨论变异习得研究,从儿童早期、出现同辈群时期、青春期、成年时期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孩子们习得变异的时间、接受同辈影响的时间及方式、看护者对孩子们的影响、孩子们习得变量的方式和速度等。

第三部分包含两章,介绍了变异、变化和语言结构,把变异讨论从主要关注内部因素扩展到在更大的语言结构中考虑变异和变化。其中,第八章描绘了三个音韵过程(转移、合并和分裂)和一些形态学变项,解释了变异和变化在语音和形态方面的结构影响,讨论了进行中的变化、元音链移以及形态结构变异。第九章讨论了在句法的、词汇的和超语段(包括文章、强调成分、韵律结构)的变项中较大的结构模式,提出要注意这些变项使用的性别差异。

第四部分只有一章——第十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语言变异和变化的一些一般结论,简要地论述了语言变异的起源、扩展、传播、完成,指出了变异社会语言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继续发展的方向。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语言学变异和变化的视角,让读者对以往语言变异和变化方面的研究有了更多了解,增强了读者对变异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为您推荐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 : 其中的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种语言。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

顺应论

顺应论 : 由比利时语言学家J.维索尔伦在1987年提出,1999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他认为,语用是一种社会行为,语用学应从认知、社会、文化的综观角度出发,研究表达行为方式的语言现象的有关用法,顺应论是其核..

旁遮普语

旁遮普语 : 在巴基斯坦,使用人口有6000多万,而在印度,接近3000万。加上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使用人口,超过1亿。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和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这两个地区..

《法官语言》

语言协调

语言协调 : 语言会因为时间、空间的转移发生变异,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有效地沟通,不同空间的语言主体会主动地对语言差异进行协调工作。按照可能性、迫切性等原则,语言协调应该分步骤、分层次展开,区..

《海外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 : 《海外华文教育》封面季刊。2000年正式创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汉语及汉语教学》《课程改革》《师资纵横》等。旨在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合..

讲华语运动

讲华语运动 : 1966年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和民族母语两种语文。1979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表的《吴庆瑞报告书》指出,广泛运用方言成为学习华语的障碍。新加坡政府着手调整双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