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词 :
从词的形态结构进行分类,词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从构词方式上,汉语的合成词又可以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和重叠式合成词3种类型:
①复合式合成词(复合词),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与词根之间的关系看,主要有联合、偏正、补充、动宾、主谓5种类型。
②附加式合成词,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根表示词的主要意义,词缀只是附加的成分。根据词缀的位置,附加式合成词又分为:“前加式”,即前缀+词根,如“老虎”“老师”“第五”“阿姨”等;“后加式”,即词根+后缀,如“瓶子”“胖子”“石头”“念头”“读者”“学者”“绿化”“现代化”等。此外还有由词根和一个叠音后缀组成的三音节合成词,如“红彤彤”“水汪汪”“喜洋洋”。有些词缀可以给词根增添一些新的含义,如“第一”的“第”加在“一”的前面表示序数;“读者”的“者”加在“读”的后面表示读书的人;但有些词缀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如“瓶子”“桌子”“桃子”“妻子”的“子”只是名词的标志。
③重叠式合成词,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如“哥哥”“姐姐”“仅仅”“刚刚”等。重叠式合成词与叠音词不同,二者是从词的构成角度划分出来的2个概念。前者指2个相同的语素相叠,是合成词;后者是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属单纯词,因此考察重叠形式的语素数量是区分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关键。重叠式合成词主要有两种情形:(1)单个音节表义且这种意义与整个重叠形式的意义一致,如“爸爸”“姑姑”“娃娃”“星星”等。其中“爸爸”“姑姑”等亲属称谓单音节与重叠形式的意义之间是完全一致的。(2)单个音节表义且这种意义与整个重叠形式的意义有联系。如“宝宝”是对小孩的爱称,单音节的“宝”指“珍贵的东西”,二者的意义虽然不同,但小孩对大人而言是珍贵的,因此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叠音词是两个不表义音节重叠构成的词,也主要有两种情形:(1)单个音节没有意义,重叠后表示一定的意义,如形容词性叠音词“冉冉”“姗姗”、拟声叠音词“咕咕”“嘎嘎”、名词性叠音词“猩猩”“蛐蛐”、动词性叠音词“叨叨”等。(2)单个音节孤立存在时有意义,但与重叠形式所表示的整体意义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一种借音。如“拳拳”,单独一个“拳”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拳头”“拳术”,而“拳拳”则是形容恳切,与单音节的“拳”意义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