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人(语言)

贞人(语言):

殷墟甲骨卜辞中所记的负责卜问的人。如《殷墟文字丙编》(三七九)中:“丙子卜,古贞:今十一月不其雨。”“古”即贞人名。贞人在甲骨断代中有重要作用。有时同一甲骨版上出现两个以上贞人名,这几个贞人应是同时代的。依据同版关系,可把同时代的贞人系联为一组。如断代研究中提到的宾组贞人、自组贞人、子组贞人、出组贞人及何组贞人等就是这样归纳出来的。有些组的贞人名(如午组贞人、黄组贞人)没有同版关系,则因字体、文例等方面相同而归组。根据称谓也可断定某些贞人及同组贞人的时代,并进而断定载有这组贞人名的卜辞时代。

为您推荐

祀周(语言)

祀周(语言):指周祭的一个周期。祖甲时和帝乙、帝辛时所祭祀的先王、先妣的数目不同,因而祀周的长短也就不一样。有人认为祖甲时的祀周为三十旬,也有人认为是三十二旬。帝乙、帝辛时的周祭一般认为祀周以三十六旬为通例,为..

祀季(语言)①

祀季(语言):指用周祭的某一组祀典祭祀一遍入祀的先王、先妣所经历的时间。殷人的一个祀周可分为“多”、“翌”、“”三个祀季。..

午组卜辞(语言)

午组卜辞(语言):殷墟卜辞的一种。指有午组贞人(“午”、“”)出现的卜辞及在字体、文例、人物、事类等方面同于它们的卜辞。“午组卜辞”的名称是陈梦家定的。后来,有的学者认为“午”不是贞人名,还有人认为“午”、“”..

汉字起源(语言)

记事刻辞(语言)①

记事刻辞(语言):甲骨上与占卜无关的记叙事情的刻辞。多刻写在非卜用的兽骨等物上。如《甲骨文合集》(三七八四八):“辛酉王田于鸡麓,获大□虎。在十月,唯王三祀日。”..

款识(语言)

款识(语言):铭文的别称。款指内凹的阴文,识是指外凸的阳文。铭文大多为款,识极少见。由范铸而成的,称铸款,字较粗肥,多见于商及西周;由刀刻而成的,称刻款,字较细瘦,多见于春秋战国。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器类,款识的位置不同。商及..

祭(语言)①

祭(语言):周祭的五种祭祀之一。“”与“祭”、“”联合举行。从第一旬开始,“祭”祭上甲以下的入祀的先王、先妣,从第二旬开始对他们进行“”祭,从第三旬开始对他们进行“”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