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重(语言)

轻重(语言):

古人描摹语音的譬况用语,后发展成表示多种不同概念的音韵学术语。①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梵汉对音每称不送气音为轻,送气音为重;《山海经》卷十六:“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郭璞注:“即并封也,语有轻重耳。”指清浊;唐代日本空海《文镜秘府论》以全轻、轻中重、重中轻、全轻辨庄、霜、疮、床四字。②缓读与急读。《山海经》卷三:“其上多草藷。”郭璞注:“今江南单呼为藷,音储,语有轻重耳。”藷为缓读,藷为急读。一说藷读清声母,储读浊声母,郭注实亦指清浊。③声母的不同发音部位。梵汉对音或以舌头音与舌上音为轻重之别;又如双唇音为重唇音,唇齿音为轻唇音。④呼的不同。如宋代郑樵《七音略》以重中重、重中轻标示开口,轻中重、轻中轻标示合口;明代桑绍良《青郊杂着》以重、次重、轻、极轻指称四呼。⑤等的不同。《守温韵学残卷》有“四等重轻例”。⑥清代戴震《声类表》所用术语。戴氏以古音之正例、变例分重声、轻声。

为您推荐

轻重交互(语言)

轻重交互(语言):等韵门法之一。指当以唇音字为切上字时,依切下字所属韵来决定被切字的声母属重唇音还是轻唇音。当切下字属于三等韵中的*轻唇十韵时,即使切上字是重唇音,被切字也应读轻唇,如湓,匹问切,切上字“匹”重唇,下字..

轻重(语言)

轻重(语言):古人描摹语音的譬况用语,后发展成表示多种不同概念的音韵学术语。①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梵汉对音每称不送气音为轻,送气音为重;《山海经》卷十六:“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郭璞注:“即并封也,语有轻重耳。”指..

类隔切(语言)

类隔切(语言):也叫“类隔”。切上字越类的反切。按反切常规,切上字的声类应与被切字一致,凡有不一致者,该反切即为类隔切。包括:(1)端、知组类隔切,如贮,丁吕切,被切字“贮”为知母,切上字“丁”为端母。(2)帮、非组类隔切,如贬..

《切韵》系韵书(语言)

汉音(语言)

汉音(语言):日本汉字音种类之一。指隋唐时期由遣唐使、入唐留学生和求法僧人等输入日本的汉字音。这种汉字音的方言背景是当时中国的长安话和洛阳话。该读音有很强烈的汉语西北方言色彩。日本平安时代初期,汉音被定作标..

韵书(语言)

韵书(语言):供写作韵文查检韵字用的分韵编排的字典。编纂体例大体有三类:(1)先依声调分类,再在每一声调下分韵部,然后在每一韵部中按同音字分类排列,如《广韵》。(2)先分韵部,在每一韵部中依声调分类,然后在每一声调内按同音..

内外转(语言)

内外转(语言):内转和外转的合称。韵图各摄分内转、外转两类,依永禄本《韵镜》,内转包括通、止、遇、果、宕、曾、流、深八摄,为“内八转”;外转包括江、蟹、臻、山、效、假、梗、咸八摄,为“外八转”,合称“内外十六转”。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