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字(语言)

实字(语言):

同“虚字”相对。字(词)类名称。传统语文学所说的实字与今天所说的实词概念不同。前者有的仅限于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有的还包括了表示抽象事物的名词;有的把名词、形容词看作实字,其余都为虚字;有的则泛指意义比较实在的词,把范围扩大到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及一部分代词、副词等,但与虚字的界限不明确。《马氏文通》规定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为实字,则与现在通行的实词的概念基本相当。

为您推荐

数量词(语言)

数量词(语言):数词和量词的组合。如“三个”、“两次”、“五本”等。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名词。由数量词充当的修饰语和中心语有同位关系,在一定语言环境里修饰语可以代替整个偏正结构,如“五张”等于“五张纸”,“三盏”..

状态动词(语言)

状态动词(语言):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动词。可分:(1)及物。如“爱”、“恨”、“讨厌”、“希望”等。大多表心理状态。(2)不及物。如“聋”、“饿”、“病”等。大多表生理状态。状态动词与动作动词不同..

处所词(语言)

处所词(语言):能做“在”、“到”、“往(wang)”的宾语并能用“哪儿”提问、用“这儿”、“那儿”指代的体词。包括:(1)地名。如“中国”、“北京”、“长安街”等。(2)可以看成是地方的机构。如“学校”、“公园”、“..

非谓形容词(语言)

词类语法性质(语言)

词类语法性质(语言):一类词的全部的语法性质。其中包括这一类与那一类共有的大类的语法性质。如可以作谓语、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可以带宾语和动态助词“着”、“了”、“过”,可以用“不”或“没”否定,这是动词的语..

趋向动词(语言)

趋向动词(语言):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动词。常用的有“来”、“去”、“上”、“下”、“起来”、“出去”、“过来”等。主要附在动词性词语后表示趋向,构成动趋结构。如:“拿出去容易,取回来就难了。”“胳膊抬不起来了..

方位词(语言)

方位词(语言):表示处所、时间和其他引申意义的名词。有两类:(1)单纯方位词。如“东”、“上”、“前”、“里”、“旁”等。(2)合成方位词,即在单纯方位词前边加上“以”、“之”或在后边加上“边”、“面”、“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