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裂变(语言)

词义裂变(语言):

汉语词义运动的一种特异方式。合体字中构成本义的异意义素(即构成合体字的独体文的原有义)在言语实际的影响下被突出,逸离合体字所表示的本义,裂变为两个新的能独立运用的义位。裂变义与整个词形或某一构件有关。如“景”,《说文》:“日光也。从日京声。”“景”又训“大”、明”。郝懿行《尔雅义疏》:“景从日,故训明;从京声,故又训大。”“景”的“大、明”二义,是由“景”两个构件“日”和“京”裂变的。词义裂变是汉字和词的特殊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现象。异文会意字或声兼义的形声字,其本义的意义场中往往隐含两个不同的义素,这是词义裂变的内因。词义裂变有两种情况:(1)义符(包括会意字的某一构件和形声字的义符)引起的词义裂变。如“秉”,从构件“”裂变出“执持”义。(2)表义声符引起的词义裂变。如“纠”,从表义声符“”裂变出“缠结”义。

为您推荐

哲学语义学(语言)

哲学语义学(语言):也叫“意元学”。对语言中意义进行哲理研究的科学。它把“什么是意义”作为基本问题,将语义问题和命名事物的性质联系起来,研究词和词所指事物之间的联系,探求话语符号的本源;或者将语义问题和陈述的真实..

链条式引申(语言)

链条式引申(语言):也叫“串联式引申”。一环扣一环的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又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再由丙义引申为丁义……。如“要”,本义为“人体胯上肋下的部分”,引申为“中间”,从“中间”引申为“半路拦截”,由“半路拦..

同形替代法(语言)

同形替代法(语言):①词汇学术语。也叫“同形结合法”。根据语言成分活动能力强弱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在保证语法结构形式同一的前提下,如果能用别的语言成分自由替换其中任何一项,构成XB..

词义渗透(语言)

引申系列(语言)

引申系列(语言):也叫“义列”。词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意义系列。即由根词的本义出发,将引申出的各义项和派生出的同根词整理成有方向、有层次的互有联系的平面系统。包括依托于同一词形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和同根的派生词..

扩展法(语言)

扩展法(语言):也叫“插入法”。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如果能插进一个C去,扩展成ACB,那么A和B是彼此独立的词;如果插入C后,扩展格式ACB不能成立,那么AB只是..

词义演变(语言)

词义演变(语言):词义的发展变化。其外因在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变化。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物质文化的发展都会引起词义变化。词义演变的内因在于语言内部规律的制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