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词汇学术语。也叫“词头”“前附语”、“前加成分”。加在词根前的词素。没有词汇意义,常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功能。如“阿”用以称人(阿母、阿姨),有亲昵的意味;古代“有”常用于专有名词前,“言、于、薄”只能放在动词前,表示这些词的词性。汉语的前缀起源很早,古汉语常见的前缀“老、阿、第”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还出现一些新词头前缀,如“小”、“反”、“泛”等。②语法学术语。即“词缀”。
前缀(语言)
前缀(语言):
①词汇学术语。也叫“词头”“前附语”、“前加成分”。加在词根前的词素。没有词汇意义,常表示附加意义或语法功能。如“阿”用以称人(阿母、阿姨),有亲昵的意味;古代“有”常用于专有名词前,“言、于、薄”只能放在动词前,表示这些词的词性。汉语的前缀起源很早,古汉语常见的前缀“老、阿、第”沿用至今,现代汉语中还出现一些新词头前缀,如“小”、“反”、“泛”等。②语法学术语。即“词缀”。
同源词类型(语言):同源词的种类。可分四类:(1)同字形。即用同一字形表示的、由同一来源发展而成的词。如“被”包含了名词(被子)、动词(覆盖、蒙受)和介词(表被动)三个词。(2)用区别字或累增字和原有字表达。如“取:娶”..
虚词素(语言):也叫“虚语素”。同“实词素”相对。意义不太实在的词素。可以分为独用的和非独用的。独用的虚词素就是语法学中讲的虚词,如“的”、“地”、“着”、“吗”等;非独用的按其在构词时所处位置的前后,可分为前..
同音词(语言):也叫“同音异义词”。语音相同而词义不同的词。包括:(1)异形同音而词义完全不同或词义相近的词,前者如“风”和“封”、“着名”和“注明”,后者如“考查”和“考察”、“界限”和“界线”。(2)同形同音而词..
词汇成分(语言):词汇的构成成分。包括词和熟语两大类。词在数量上是构成词汇的主体,在实现词汇的称谓功能和造句功能上也起着基本作用,是构成词汇的基本成分和一般成分。熟语在数量上是词汇中的少数,在实现词的称谓功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