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传释词(语言)

经传释词(语言):

训诂书。十卷。清代王引之着。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着。搜集周、秦、西汉、古书中的虚词共一百六十个。依三十六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每字先说明意义和用法,再举例证,追溯其原始,明其演变。论断多正确。对阅读古籍很有帮助,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也有深刻的影响。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王氏刊本。流传甚广的有学海堂本。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重印本,附录有清代孙经世《经传释词补》和《经传释词再补》、王引之《语词误解以实义》、章炳麟《王伯申新定助词辨》、裴学海《经传释词正误》等。1984年岳麓书社出版李维琦校点本。除校勘外,天头上刊录了黄侃、杨树达批语三百七十多条。这些批语或“通以声音”,揭示“一词数义所由生”,或补充未备,纠正错误,可供研习。

为您推荐

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引得➀

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引得:经学研究工具书。*洪业、聂崇岐等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为《春秋公羊传》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穀梁传》范宁《集解》杨士勋《疏》、《春秋左..

春秋经传引得➀

春秋经传引得:研究《春秋》经传工具书。*洪业、聂崇岐等编。包括《春秋》经传和引得两部分。经传全文据上海锦章书局1926年影印嘉庆二十年(1815)《十三经注疏》本。以经文为纲,注明《公羊传》、《穀梁传》、《左传》三..

经传释词➀

经传释词:虚词书。10卷。清*王引之撰。全书广收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古书中虚词254个,分为160条,依传统三十六字母序次,有助于观察虚词之间的音义联系。对每词,先说明用法,次征引例句,追溯原始,明其演变。该书发明颇多,“因音..

经传释词(语言)

九谷考(语言)

九谷考(语言):训诂书。三卷。清代程瑶田着。以《说文》为纲,考释黍、稷、稻、粱、麻、大豆、小豆、麦、苽九谷。每释一谷,先列《说文》的解释,后加按语,遍引经传子史,博稽农家习语,验之以播获之时,参诸五方土宜之同异,辨正异名..

经籍纂诂(语言)

经籍纂诂(语言):训诂书。一百零六卷。清代阮元主编。汉语古训总集。遍辑唐代以前经史、诸子、楚辞、文选以及字书、韵书中的传注训解。所收为单字,注解中包括双音词。按平水韵分部,每一韵为一卷。每卷先列《佩文韵府》所..

尚书后案(语言)

尚书后案(语言):训诂书。三十卷。清代王鸣盛着。从群籍引文中搜寻郑玄、马融、王肃的注,而专主郑玄。郑注所亡佚者,则采马融、王肃注补充,也间取伪孔传。所采传注,都标明出处。又以“案曰”申明郑义,辨正经文异字。全书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