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十六卷。明代乐韶凤等撰。成书于洪武八年(1375年)。此书序称,其审音“壹以中原雅音为定”。但书中韵部虽有异于唐宋韵书,而仍保留入声、全浊声母,有折衷古今南北音的趋向。故对其音系之实仍有歧说。重订旧韵的分部、归字,立平、上、去各二十二部,入声十部,共七十六韵部。未标声类,据系联可得三十一类。其义训据毛晃《增韵》。成为南曲用韵之参考。刊行后流传不广,但在朝鲜颇有影响,成为当时汉字审音的重要参考。今存善本有嘉靖本和万历本。
洪武正韵(语言)
洪武正韵(语言):
韵书。十六卷。明代乐韶凤等撰。成书于洪武八年(1375年)。此书序称,其审音“壹以中原雅音为定”。但书中韵部虽有异于唐宋韵书,而仍保留入声、全浊声母,有折衷古今南北音的趋向。故对其音系之实仍有歧说。重订旧韵的分部、归字,立平、上、去各二十二部,入声十部,共七十六韵部。未标声类,据系联可得三十一类。其义训据毛晃《增韵》。成为南曲用韵之参考。刊行后流传不广,但在朝鲜颇有影响,成为当时汉字审音的重要参考。今存善本有嘉靖本和万历本。
洪武南藏:又名《初刻南藏》。系明代所刊3个官版大藏经中最早的版本。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敕令在南京蒋山寺开始点校,故称“南”,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雕板完成。全藏共收经1600余部7000余卷,分成678函。千字文函号自“天..
洪武正韵(语言):韵书。十六卷。明代乐韶凤等撰。成书于洪武八年(1375年)。此书序称,其审音“壹以中原雅音为定”。但书中韵部虽有异于唐宋韵书,而仍保留入声、全浊声母,有折衷古今南北音的趋向。故对其音系之实仍有歧说。..
古文字类编(语言):古文字书。高明编。以字为纲,将几种不同的古文字分类编排在一起。分三编:第一编收单字三千零五十六个,以楷书为字头,每字下通分四栏:首栏列商周甲骨,次栏列商代和两周时代金文,第三栏列战国时代古文字,包括石..
韵镜(语言):等韵书。未着撰者。成书年代尚无定说。或谓其底本出于五代,或谓撰于宋初。是现存最早的等韵书之一。为帮助理解《切韵》字音拼切而编。共四十三图。各图皆注明开、合口呼。图中横列四声和四等。纵分二十三行..
切韵指南(语言):全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韵书。元代刘鉴撰。成书于至元二年(1336年)。收字及字音从《五音集韵》。编排多据《四声等子》和《切韵指掌图》。十六摄分列二十四图,各注“内”、“外”、“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