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汉语语法特点论(语言)

朱德熙汉语语法特点论(语言):

语法学说之一。朱德熙《语法答问》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二:(1)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印欧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做定语,名词做主宾语,动词和形容词只有通过构词手段或句法手段转化为名词性成分之后才能在主宾语位置上出现。汉语的动词和形容词无论是做谓语还是做主宾语都是一个样,没有改变性质。印欧语中经常修饰名词的是形容词。名词只有加上形容词后缀转化为形容词之后才能修饰名词。汉语名词无论做主宾语还是做定语都是一个形式,没有改变性质,而且名词修饰名词十分自由。印欧语中做状语的只能是副词。汉语中做状语的除副词外,还有形容词,特别是状态形容词。早先的汉语语法用印欧语的眼光来看汉语词类同句法成分的关系,不得不建立一种对汉语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的词类转化的说法,如说动词和形容词在主宾语位置上的时候转化为名词,由于百分之八九十的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做主宾语,结果是词无定类。汉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是多功能的,不象印欧语那样一种词类只与一种句法成分对应。(2)句子的构造原则与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印欧语(如英语)句子的谓语部分须有一个限定式动词充任主要动词,词组中的动词只能是不定形式或分词形式。句子和子句是一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汉语中动词和动词结构不论出现在哪里,形式完全一样。汉语主谓结构独立时相当于英语的句子,不独立时相当于英语的子句,但它同时又是词组。汉语句子和词组的构造原则是一致的。造成汉语语法这两个特点的根源在于汉语词类没有形式标记。

为您推荐

德语语法

出版时间:1993-09 德语语法 : 德国格里姆(Jacob Grimm,1785~1863,一译“格林”)著。作者是德国著名民俗学家,并由民俗学转而研究语言。此书初版于1819年,在3年后的修订版中,作者对古代拉丁希腊语与印欧诸语言之..

语法哲学

出版时间:1993-09 语法哲学 : 丹麦叶斯丕森(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1860~1943)著。作者是著名的英语语言学者,尤其是在语法方面。此书发表于1924年,书中提出了名噪一时的词分三品的主张。大意是:词和词在组..

语法讲义

出版时间:1993-09 语法讲义 : 中国朱德熙(1920~ )著。作者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讲授现代汉语语法学,所用讲义经多次修改补充后成此书。作者运用描写语言学的一般方法分析了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构造。贯穿全..

中国古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

出版时间:1992-11 中国语法理论 : 汉语语法著作。王力著。上下册,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44、1945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王力(1900—1986),中国当代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24年入上海南方大学,1926年入清..

古代汉语

出版时间:1992-11 古代汉语 : 古代汉语著作。郭锡良等主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郭锡良(1930— ),中国湖南衡山县人。195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58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尚..

汉语等韵学

出版时间:1992-11 汉语等韵学 : 中国音韵学著作。李新魁著。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李新魁(1935— ),中国广东澄海县人,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古音概说》、《汉语音韵学》等8部音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