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静农 : 作家。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邱县叶家集人。1918年,台静农小学毕业后,到汉口上中学;中学未毕业,又到北平。时正值五四运动高潮。1921年前后,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旁听生,后在国学研究所半工半读。1922年1月,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第一首新诗《宝刀》,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1923年10月,又以笔名青曲发表第一篇小说《负伤的鸟》。1925年前后开始撰写杂文,抨击时弊。同时,从事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1924年,与鲁迅先生熟识。1925年,鲁迅创造未名社,台静农为重要成员之一。1926年,编辑出版了《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参加未名社后,他在创作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1928年11月,将1926年至1928年间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集为 《地之子》,由未名社出版,列为 “未名新集”之三。同情下层人民,抨击黑暗现实; 从现实生活取材,作品充满乡土气息等,是 《地之子》的特色。1928年4月,他第一次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被关押50天。1930年又由未名社出版小说集《建塔者》,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深广。这期间,他先后去北平中法大学、辅仁大学任教。1930年秋,参加北平 “左联”。1932年12月,他再度被捕入狱10余天。1934年7月,第三次遭到逮捕,关押半年获释。1935年后,执教于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大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秋到四川,在白沙国立编译馆工作,后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任教,直至抗战胜利。这期间,创作了小说《大时代的小故事》、《申报》等。以及一批抨击时弊的杂文。1946年秋,应许寿裳之邀,前往台湾,先在编译馆任职,后在台湾大学任教达20余年。这期间先后写了《追思》等悼思、序跋类散文。1949年后,开始转向中国文学史研究,写出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著。1988年7月,台湾洪范书店出版他到台湾后第一本散文集《龙坡杂文》,内收35篇读书杂记,忆旧及书序,书前有自序。
出版时间:1989-10 朱沉冬 : 诗人。原名又作朱辰东。笔名有杜笛、朱品等。江苏南通人。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社教学院。后任教员、编辑。主编过《诗与音乐》、《艺术季刊》、《山水诗刊》、台湾《新闻报·乐艺》、《..
出版时间:1989-10 毕璞 : 女作家。原名周素珊。广东中山人。肄业于广州岭南大学。后任《大华晚报》家庭版主编、《公论报》副刊主编、台湾《中国时报》董事长秘书、《妇女月刊》主编。1943年在桂林《旅行杂志》..
出版时间:1989-10 朱西宁 : 作家。山东临朐人。青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中渡过,11岁便开始了流亡生活,浪迹于苏北、皖东、南京、上海等地,断断续续的读书和工作。抗战胜利后,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后投笔从戎。1946..
出版时间:1989-10 朱点人 : 作家。原名朱石头,又名朱石峰,笔名有点人、描文、文苗等。台湾台北人。他是日据时期重要作家。1930年在《伍人报》上发表处女作小说《一个失恋者的日记》。1933年和郭秋生、林克夫、..
出版时间:1985-10 薄加丘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著名作家。生于商人家庭。他曾跟随父亲经过商,又学过法律。在政治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共和政权一边,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同贵族勾结的资产阶级上层分子。他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