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西宁

出版时间:1989-10

朱西宁 : 作家。山东临朐人。青少年时期是在抗日战争中渡过,11岁便开始了流亡生活,浪迹于苏北、皖东、南京、上海等地,断断续续的读书和工作。抗战胜利后,进入杭州国立艺专。后投笔从戎。1946年,在南京 《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 《洋化》,这鼓励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从朱西宁一些涉及自己身世的作品里,可以窥知他虽是少小离家,但所受家庭影响仍然极深。他的家是一个民族意识很强烈的家庭,其兄嫂和姐姐姐夫们不是参加北伐,便是抗战时期从事游击队的敌后活动。他自 己认为:“一个真诚的小说家之诞生,不是父母两造或上几代的祖先所可胜任的; 应该是在盘古之世就已怀胎了。”朱西宁在多次演讲或接受访问时,都曾如此强调一个文学家与他的民族文化的血亲关系。他的家庭的文学和艺术气质也极为浓厚。祖父是个地道的读书人,叔父曾根据希伯莱文重译1966年本《圣经》。他的兄妹或办报、或写作,或从事绘画,热心于戏剧或乐器。他自己也喜爱绘画和音乐,因此他的作品特别注重“色彩”和“节奏”的处理。1949年春,他弃学从军,从上等兵至上校退休,达25年之久。朱西宁的前三部长篇小说,和十部短篇小说集,便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来台后,曾任黎明文化公司总编辑,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朱西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 (1966年皇冠出版社)、《画梦记》(1970年皇冠出版社)、《旱魃》(1970年皇冠出版社)、《猎狐记》(1979年三三书坊)、《茶乡》(1984年三三书坊)等。短篇小说《大火矩的爱》 (1952年台湾重光文艺出版社)、《铁浆》(1963年台湾文星书店)、《狼》(1963年皇冠出版社)、《破晓时分》 (1963年皇冠出版社)、《第一号隧道》 (1968年新中国出版社)、《冶金者》 (1970年仙人掌出版社)、《现在几点钟》 (1971年阿波罗出版社)、《奔向太阳》 (1971年陆军出版社)、《非礼记》 (1973年台湾皇冠出版社》、《蛇》(1973年大地出版社、《将军与我》 (1976年洪范书店)、《将军令》(1980年三三书坊)、《海燕》 (1980年文化学院出版部)、《牛郎星宿》 (1984年三三书坊)、《熊》(1984年皇冠出版社)等,另有散文、杂文、评论集,约40余种。在台湾他是位多产作家。







为您推荐

西宁人民广播电台

西宁人民广播电台 : 1949年9月5日,西宁市解放。在接收原国民党西宁广播电台基础上建立的西宁人民广播电台于9月14日开始播音。1951年4月1日起,该台改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 ..

《西宁风光》

《西宁风光》:张敏政着。青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1月版。2.6万字。从“西宁概况”、“点滴介绍”、“名胜古迹”等3个方面对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作了扼要介绍。记叙了古老的城市西宁的有关变迁记载,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西..

《西宁晚报》

《西宁晚报》 : 中共西宁市委主办。1983年底筹办,1984年5月试刊,1984年7月创刊。定名《西宁报》,周二报,1988年改为周三报,1989年1月改为周六报,并更名为 《西宁晚报》。设有企业天地、市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