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达尔夫人 : 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作家。她早在十五岁时就开始写作散文、小说和诗体悲剧。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名门之家,父亲是一个拥有大量财富的金融巨头。她的作品,特别是文艺理论著作,对积极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她的第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论文学》,吸取了启蒙思想家关于人类进步的观点,提出了“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存在着不同的美学和诗学标准” 的观点,抨击古典主义一成不变的创作原则。她还推崇以英国、德国和北欧为一方的“北方文学”所具有的更丰富的想象力,更热烈的情感,更有哲理性,能够“通过既新鲜又真实的形象,激起人们漫不经心的感觉到的概念和情操的兴趣”,把浪漫主义作为古典主义的对二面加以提倡,开了法国积极浪漫主义先声。她的长篇小说《黛菲妮》 (1802) 和《柯丽娜》 (1807) 实践了她的理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两个感情奔放、个性鲜明的贵族女子的恋爱悲剧,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作家本人的性格和理想。特别是《黛菲妮》提出了尊重人的理性,实现女性的个性解放的进步观点,向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提出抗议,尖锐地揭露了在虔诚的宗教狂热掩饰下的宗教的自私、凶残的丑恶面目。由于冒犯了拿破仑的宗教政策,勒令她离开巴黎四十里,于是她便到了德国。她在德国结识了歌德、席勒等著名作家,深入了解德国民族,写出她第二部重要理论著作《德意志论》。全书分为四部,评介了德国及其民族风俗、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她关于浪漫主义的基本原则。她指出古典主义诗学的清规戒律是不合理和荒谬的,这种文学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再无前途可言。她提出一种与之相对的新文学,即“北方的”浪漫主义。这种文学旨在表现本民族的宗教、历史和社会状况,不刻意模仿古人,而是直接从现实生活和个人感情中汲取灵感,从而获得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和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作者认为,欧洲各民族应为克服各自的局限性而互相学习,创造一种真正的欧洲文学。《德意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出版时间:1985-10 雪莱 : 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与拜伦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出身于古老贵族家庭,但很年轻时就抱有对自由的渴望。1810年入牛津大学,不久便因印行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被开除。他是欧..
出版时间:1985-10 柯勒律治 : 英国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文艺批评家,“湖畔派” 的代表。出身于牧师家庭。在剑桥大学求学时,思想比较激进,同情并支持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写过一些激进的政论和诗歌。后来他背弃了原..
出版时间:1985-10 司汤达 : 又译斯丹达尔,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原名马利·亨利·贝尔,生于格勒诺布勒城一个律师家庭,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度过童年和少年时期。1796—1799年,他在当地“中心学校”受到进步文化思..
出版时间:1985-10 拜伦 :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童年时随着被遗弃的母亲在苏格兰度过一段相当拮据的日子,十岁时继承了家族的爵位和一些领地,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求学..
出版时间:1985-10 培兰杰 : 通译贝朗瑞,法国杰出的人民诗人、民主主义歌手,被马克思称誉为“不朽的贝朗瑞”、“伟大的人物”。他出生于巴黎一个平民家庭,在大革命的年代里度过童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