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 : 《楚辞》里的一组诗。作者为战国时的屈原。共九篇。《楚辞章句》的次序是: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王逸认为,屈原被流放江南,思君念国,忧心无极,所以作了《九章》。朱熹认为,《九章》是屈原被流放后的创作,但为“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现在一般学者多采取这一说法,并认为是西汉人编辑的。这九篇作品各自成篇,各有各的意义,不是一篇的九部分,总标题可能是编辑者加的。它们通过片断的生活实录,写了作者的身世和遭遇。他事君不二,但由于一伙小人进谗,使他遭祸,两次被流放,历尽了苦难。然而他始终坚毅不屈,固守高尚节操。诗中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也抒发了他的悲愤之情。这些诗直抒胸臆,富于变化而不乱,语言华茂,很有感染力。
出版时间:1985-10 韩非子 : 战国时韩非的著作。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绝大部分是韩非自己写的,少数几篇出自后人的手笔,而书则为后人所编。全书二十卷,五十五篇,十余万字。书中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
出版时间:1985-10 渔父 : 《楚辞》里的一篇。司马迁、王逸、朱熹、王夫之等,都认为是屈原的作品。但王逸又指出,这原是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后来“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崔述否认它的作者是屈原; 郭沫..
出版时间:1985-10 卜居 : 《楚辞》 里的一篇。王逸、朱熹、王夫之等人都认为是屈原的作品; 崔述则提出怀疑; 郭沫若认为可能是深知屈原生活和思想的楚人的作品。我们认为,在没有确证前不应否认屈原的著作权。屈..
出版时间:1985-10 战国策 : 战国时代的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作者不详。曾有多种异名,如《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
出版时间:1985-10 刻舟求剑 : 先秦寓言。见《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又见《淮南子·说林训》。前书在论证因时变法的主张时,引了这则寓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