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 : 欧洲文艺复兴后君主政体的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潮。其代表人物号召向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主义文学学习,甚至大量采用古代的题材进行创作,所以自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创作在政治上适应封建王权的要求,从古希腊、罗马的文艺中吸取主题、情节、相似的冲突和人物性格,宣传统一的民族国家、爱国主义、社会义务、全民族利益等思想,创造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斗争、不惜放弃个人利益的艺术形象。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精神,具有现实主义的因素。具体的创作原则是: 要有合乎理性的思想(如爱国忠君、完成国民义务、讲究道德等) ,情节的发展要合理、集中 (如戏剧要求“三一律”,即全剧表演在一天之内发生在一个地点的故事的一条主要线索) ,要用民族规范语言,艺术表现要高雅、均衡、和谐、统一。但它把下层社会的生活置于文艺领域之外,在创作上遵循某些机械死板的成规,这就导致概念化和程式化,有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古典主义在十七世纪的法国得到最大的发展,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对近代欧洲各国的文艺有很大影响。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古典主义的历史时期即告终结。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高乃依、莫里哀、拉辛。理论家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具有古典主义艺术宣言的意义。
古典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