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吞蒲记行诗 : 记行诗集,作者〔泰国〕诗人顺吞蒲。全书主要有9首,即《格亮城之行》 (1807)、《拜谒佛足之行》 (1807)、《金山行》(1830)、《昭发寺之行》(1832)、《素攀城之行》 (1841)、《巴统行》 (1842)、《佩城行》(1841—1849)、《伊瑙》 (1835)、《悲叹》 (1842)。九首诗均用格仑体写成,篇幅较长。前七篇通过远行途中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与恋人别离后的惆怅情怀以及对恋人的无限思念。《伊瑙》则描述了民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伊瑙与情人布萨芭分别之后朝思暮想的痛苦心情。《悲叹》倾诉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9首记行诗中以《金山行》为最佳。顺吞蒲的记行诗跳出了一般记行诗囿于纯粹爱情描写的框框,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有对社会现象的抨击,有对民间风俗的素描,有对世态炎凉的品评。其中多有警世隽语。作者善于采用大量比兴手法,借以抒发主人公深沉细腻的情感,且文词质朴、流畅,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出版时间:1992-12 私小说 : 一般认为这一概念出现在文坛上是1920年。但私小说之形成应始于田山花袋创作的《棉被》(1907)。对于私小说,日本文坛有许多解释。但在实际文学评论中,普遍认为它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家..
出版时间:1992-12 说话·说话文学 : “说话” ,其广义系指流行于日本民间的神话、传说、童话等的总称; 狭义指收录在说话集中的一个个短小的故事。说话文学,也称“说话物语”,指以神话、传说、童话等“说话”为..
出版时间:1992-12 四五年派 : 印度尼西亚文艺流派。一般指从日本占领到八月革命结束(1942—1949)这一时期出现的一批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方法不同于“新作家派”那种忧郁感伤的浪漫主义,而是充满活力的表现主..
出版时间:1992-12 斯里兰卡文学 : 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是僧伽罗族,这个民族最早的文学散见于《佛经释文》之中。前1世纪在斯里兰卡的阿卢寺举行了佛教史上第四次大结集,参加结集的5百多僧伽罗比丘花了3年多的时..
出版时间:1992-12 松本清张 : 日本小说家。生于福岗县小仓市。1923年高小毕业后,曾作过各种工作。后经自学,最终在朝日新闻社任职。二次大战末期,作为卫生兵一度赴朝。二次大战后,开始正式发表作品。继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