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功行录 : 长篇叙事诗。作者〔印度〕杜勒西达斯,创作于16世纪下半叶。这是一部以梵语史诗《罗摩衍那》和另一部无名氏的《神灵罗摩衍那》为蓝本用印地语的阿沃提方言进行加工改作的叙事长诗。它也分7篇,即《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 《楞伽篇》 )和《后篇》,其篇幅大约相当《罗摩衍那》的四分之一。诗人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增补修改,将有些无关的内容舍弃,将某些情节改得合理。他还改变了罗摩最后抛弃悉多的悲剧性的结局,成为大团圆。他还改写了悉多被劫,结果被劫的只是悉多的幻影而不是真身。人物的性格也有某些变化。《罗摩功行录》在描绘当时社会、提出社会理想、刻画人物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不过在肯定种姓制度、宣扬婆罗门以及歧视妇女等方面却超过了原著。它还在普及罗摩故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评论家认为,《罗摩功行录》的产生是杜勒西达斯为了抵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所作的努力的结果,带有复兴印度教民族的精神,同时也是当时印度北部印度教内部开展带宗教改革色彩的虔诚运动的体现。
出版时间:1992-12 洛坤 : 泰国戏剧。最早产生于素可泰王朝时期。当时只是一种以无唱词的舞蹈动作表现神话故事的演出形式,叫做“还愿剧” (盖汶洛坤)。只用于祭祀或还愿时在寺庙前演出。阿瑜陀耶时期出现了 “..
出版时间:1992-12 罗·詹塔屏帕 : 泰国女作家。原名罗通·詹塔屏帕或叻·詹塔屏帕,出身于官吏家庭。早年就读于拉栖尼朗学校,瓦他那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随其父到呵叻府,在呵叻府学校任教6年。1941年任《..
出版时间:1992-12 罗什曼那 :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十车王之子,罗摩的异母弟。少年时曾和罗摩一起随修道士仙人降妖。罗摩被流放森林14年时,开头他表示愤慨,继而志愿追随罗摩和悉多去森林..
出版时间:1992-12 罗摩传后篇 : 古代戏剧。作者〔印度〕薄婆菩提。这部剧写罗摩休妻和重圆的故事。剧中主要讲,罗摩登基为王后,家族祭司要他以国家社稷为重,顺从人民。罗摩满口答应,表示为了国家政权,连悉多也..
出版时间:1992-12 马尔戈·卡托迪克罗摩 : 印度尼西亚作家。又名苏曼特里,一般称他马斯·马尔戈,是早期革命文学的先锋。生于爪哇直布。1914年加入印度尼西亚第一个革命组织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开始用爪哇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