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耶明 : 印度尼西亚诗人、政治活动家。生于苏门答腊沙哇伦多。1932年毕业于高等法律学校。独立后曾任共和国政府部长。1928年参加 “青年誓言”起草工作,提出 “一个祖国、一个民族、一种语言” 的口号,主张用统一的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是最早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诗人之一。1920年至1922年在《苏门答腊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马来语诗歌,被认为是印度尼西亚最早的现代诗歌。他的长诗《祖国》 (1922)打破了旧马来诗歌传统的“板顿”和“沙伊尔”形式,是印度尼西亚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现代诗作。1928年献给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的长篇抒情诗《印度尼西亚,我的祖国》,热情歌颂祖国的历史和壮丽山河,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对当时的青年学生影响很大。他创作的三幕历史剧《庚·阿洛和庚·德德斯》 (1934)表现了民族统一精神。耶明最先采用欧洲十四行诗体创作诗歌,为印度尼西亚新诗的开拓者之一。曾获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伟大的儿子勋章。政府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耶明基金会和耶明文学奖。
出版时间:1992-12 穆罕默德·伊卜拉欣·艾布·辛奈 : 埃及诗人。出生在基扎省东部沙漠的一个农民家庭。十岁时随家到开罗,受到宗教教育。1964年自阿拉伯语学院毕业后,到电台工作。现任开罗广播电台创作部主任。..
出版时间:1992-12 穆鲁德·马默里 : 阿尔及利亚作家。生于大卡比利亚。从小在讲授法语的学校读书,后至阿尔及尔、巴黎进修,获文学学士学位。1939年和1942年,先后两次应征入伍,转战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1947年..
出版时间:1992-12 穆罕默德·伊德·哈里发 : 阿尔及利亚诗人,用阿拉伯文创作。生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城市贝伊达一个有名望的穆斯林家庭。少年时代在伊斯兰教中学读书,18岁去突尼斯著名伊斯兰教学府宰图奈大学求学..
出版时间:1992-12 穆鲁德·费拉翁 : 阿尔及利亚法语小说家。生于卡比利亚山区,读过师范,曾在阿尔及尔和卡比利亚担任教师和行政职务。1962年,埃维昂停火协议签订前3日,在阿尔及尔郊外被法殖民主义右翼恐怖组织..
出版时间:1992-12 穆特朗 : 黎巴嫩诗人。生于巴勒贝克市。早年在贝鲁特天主教会学校学习期间,因参加政治斗争,作诗抨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黑暗统治,而遭迫害。1890年赴巴黎留学,专修西方文学。1892年,移居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