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歌 : 日本民族古典格律诗歌的一种形式,也是 “长歌”、“短歌”、“旋头歌”等歌体的总称。于奈良时代(710—794)也称“倭歌”、“倭诗”。“和歌” 这一名称系对 “汉诗”而言,意谓 “大和(日本国的异称)之歌”。早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古籍中已出现 “和歌” 的雏形,奈良时代前后才基本上形成了以5音和7音为基调的各种歌体,如“片歌”、“长歌”、“短歌”、“四句歌体”和“佛足石歌体”等。“和歌”不讲究押韵,押头韵、脚韵或不押韵均可; 用词简洁、凝重、含蓄,重“枕词” 、“序词” ( “和歌” 的一种修辞法,其职能与“枕词” 相仿)、双关语等表现技巧,一般讲,“长歌”多用于叙事、“短歌”更宜于抒情。但自《万叶集》第三期后,“长歌”和 “旋头歌”逐渐衰微,而“短歌”这种歌体却得到广泛使用,成为 “和歌” 的通常形式,故“和歌”便成了“短歌”的别名了。最著名的歌人( “和歌”的作者)有“六歌仙” 、“三十六歌仙”;最著名的和歌集有《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和《新古今和歌集》等; 最著名的“家集”有《六家集》等。
出版时间:1992-12 和汉朗咏集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歌谣集。“朗咏”,即以一定曲调吟唱( “和歌”及汉诗文中的佳句)之意。它起源于上古,及至中古,则以琵琶、笛、笙等乐器伴奏,为贵族文艺。平安时代中后期达到极..
出版时间:1992-12 和尚和师父 : 柬埔寨民间故事。传说在一个寺院里,有一位师父曾被他的徒弟们戏弄过,他找机会报复,常常动手打他们,徒弟们无法忍受,一起逃出寺院。这时,师父就默念咒语,唤他们回来。徒弟们相约..
出版时间:1992-12 赫利勒·贝德斯 : 巴勒斯坦文学家。毕业于拿撒勒俄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俄罗斯学院”。曾在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俄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中任教。1908年于海法创办《珍宝》(后改名《当代珍宝》)..
出版时间:1992-12 赫米尔王颂 : 长篇叙事诗。印度印地语文学中,从14世纪到19世纪中叶先后有7位诗人以赫米尔王的事迹写了叙事诗。赫米尔王是14世纪人,曾以他弱小的军队英勇地抵抗了强大的阿拉马丁的入侵,后失败..
出版时间:1992-12 黑岛传治 : 日本小说家。生于香川县小豆岛的一个农民家庭。1913年自内海实业补习学校毕业后,曾在酱油厂作工,同时学习文学。1917年来到东京。进入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学习。不久被征兵到西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