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烟囱孩子(一) [英国]布莱克 : 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得很,
我父亲把我拿出来卖给了别人,
我当时还不大喊得清“扫呀,扫呀,”
我就扫你们烟囱,裹煤屑睡觉。
有个小托姆,头发卷得像小羊头,
剃光的时候,哭得好伤心,好难受,
我就说:“小托姆,不要紧,光了脑瓜,
打起来煤屑就不会糟蹋你白头发。”
他就安安静静了,当天夜里,
托姆睡着了,事情就来得稀奇,
他看见千千万万的扫烟囱小孩
阿猫阿狗全都给锁进了黑棺材。
后来来了个天使,拿了把金钥匙,
开棺材放出了孩子们(真是好天使!)
他们就边跳,边笑,边跑过草坪,
到河里洗了澡,太阳里晒得亮晶晶。
光光的,白白的,把袋子都抛个一地,
他们就升上了云端,在风里游戏;
“只要你做个好孩子,”天使对托姆说,
“上帝会做你的父亲,你永远快乐。”
托姆就醒了;屋子里黑咕隆咚,
我们就起来拿袋子、扫帚去做工。
大清早尽管冷,托姆的心里可温暖;
这叫做: 各尽本分,就不怕灾难。
(卞之琳译)
【赏析】
威廉·布莱克最为脍炙人口的诗集就是《天真与经验之歌》。诗人在幻觉中受到弟弟灵魂的启示,以蚀刻画的形式把诗与画及诗人的哲学体系表现了出来。诗集分为《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两部分,上篇以天真纯洁之心看世界,下篇以先知的眼睛看待工业化笼罩下的城市与乡村。上下两篇相互呼应,往往出现同一个意象的不同理解。这两首《扫烟囱孩子》,第一首来自《天真之歌》,第二首来自《经验之歌》。两首诗歌都是以童谣般的韵律唱着扫烟囱孩子的心声,然而随着孩子受伤的心灵不再天真,诗歌的气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扫烟囱孩子》(一)是一支美丽的童谣,作于1789年。诗歌中的小托姆,从小被卖,日日扫着烟囱,却笃信上帝之爱,从不怨天尤人,反倒心里觉得“温暖”。这颗赤诚的童心,更反衬出工业城市的冰冷与黑暗。就像布莱克的大部分诗歌那样,诗中充满了象征意象。烟囱是工业化的产物,象征着整个工业化世界,在小托姆的梦中就变成了“黑棺材”,窒息着无辜而纯真的生命。扫烟囱的小托姆,白色的“头发卷得像小羊头”。这句诗歌暗示了扫烟囱孩子就像基督教传统中的羔羊一样,象征着天真善良,同时又是牺牲品的象征,间接指向基督。天使对小托姆所说的“上帝会做你的父亲,你永远快乐”,也印证了这种象征意味。这些孩子就是上帝派下来的天使,以纯真善良之心,牺牲自己,来清扫工业时代的“烟囱”,这才是结尾句中“本分”(duty,意为“责任、使命”)的真正含义。
(刘云雁)
《西流水的孩子们》:周而复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7月版。11万字。反映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少年儿童斗争生活的小说。栓栓性格内向,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得非常英勇,他冒死从鬼子刀尖下救出夏区长,带领小伙伴假设地雷阵..
《为男孩子争气》:汪洋着。海燕出版社1991年1月版。5.2万字。精选10岁小作者汪洋的近百首短小精悍的儿童诗,分“‘六一’雨”、“七色花”、“八哥鸟”3部分。表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真实的心理。每首诗都富..
《太阳的孩子》:申爱萍着。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9月版。9万字。儿童诗集。内容有战争硝烟中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有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们对幸福生活的歌颂。收入“儿童诗丛”。收入该丛书的还有《我爱自然我..
《给孩子们》:张天翼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16万字。儿童文学作品集。收短篇小说、童话、剧本共7篇。作品有的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的优秀品德;有的歌颂集体主义精神,写有缺..
《怪孩子树米》:郑允钦着。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4月版。6.5万字。童话。恩特先生在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孩子。他把这孩子领回家,起名树米。树米活泼调皮,有不少特异功能。恩特先生只好把树米送进远近闻名的顽童学校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