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吧,复仇和忧伤的诗神! [俄国]涅克拉索夫 : 沉默吧,复仇和忧伤的诗神!
我不愿惊扰别人的安眠,
我和你发出了够多的咒骂。
我正孤独地死去——默默无言。
何必因伤逝而痛哭、悲愁?
这些都无法使我更轻快!
内心的呻吟如牢门的尖鸣,
它叫我自己也不能忍耐。
一切都结束了。阴雨和风雪
使我的小径变得更昏暗,
阴霾的天空没向我心中
投下一丝丝温暖的光线……
爱情和复活的神奇之光哟!
我呼喊过你——在白天或夜晚,
在劳动中、斗争中,在堕落的边缘,
我呼喊过你啊——我已不再呼喊!
你所能照亮的无底深渊——
我再也不希望亲眼看见……
我这颗心儿学不会爱怜,
虽然对憎恨早已厌倦。
(丁鲁译)
【赏析】
涅克拉索夫十分关注现实,关注农民的命运。诗人耳闻目睹的残酷现实经常是他书写的对象:“但那愁容满面的农民,看着真叫人不胜惆怅;他们的贫困,他们的无穷的忍耐只能使我感到沮丧……”《沉默吧,复仇和忧伤的诗神》的出发点就是针对冷酷现实的强烈批判,因为现实已叫人不可忍受,诗人对此写道:“你所能照亮的无底深渊——/我再也不希望亲眼看见……”
在诗人的另一首诗《哀歌》中,有这样的诗句:“我看见了美好的一天,/俄罗斯没有一个农奴!/于是我被感动得掉下了甜蜜的眼泪……”但这是对理想的表述,诗人接着就写“再不要在天真的陶醉中欢呼”——确实,对于现实的不满诗人们已表达很多,但作用在哪里呢?诗人对此有深刻体会,因此才会发出“沉默吧”的呼声。“我和你发出了够多的咒骂”,这一反省中有着太多的痛楚,因为对于渴望歌唱的诗人,被迫沉默,就像秋天的田野上作物成熟了农民却无力收割一样痛苦。“我正孤独地死去——默默无言”,但沉默就是死,诗人对此无比清醒。而选择却不得不作出。
“内心的呻吟如牢门的尖鸣”,既然发出的是如此“不能忍耐”的声音,这就是宁肯沉默——死去,也不出声的缘由。何况“我呼喊过你啊”,但他所献歌的对象却没有倾听他,对他一无反响,诗人已经感觉到那种如死的孤寂,也因此选择“我不再呼喊”。在《未收割的土地》一诗里,诗人就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哑了歌喉,再也不能用歌声抒发自己的哀愁。
涅克拉索夫的诗有对专制现实的强烈憎恨,也有对处于苦难生活中的普通人民的深切同情,尽管他这样诉说:“我这颗心儿学不会爱怜,/虽然对憎恨早已厌倦。”由于现实的冷漠,“阴霾的天空没向我心中/投下一丝丝温暖的光线……”,诗人有意发出不和谐的声响。从这首诗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在所处时代中的苦闷和强大责任意识下的艺术的诚恳。
(南野)
《家族复仇》:[法]巴尔扎克着。郑克鲁译。漓江出版社1981年4月版。25万字。收入《家族复仇》、《柯内留斯老板》、《费拉居斯》3个中篇和《刽子手》、《长寿药水》、《不为人知的杰作》、《大布勒泰什》4个短篇,都是巴..
他玛复仇记 : 西班牙3幕宗教剧。蒂·德·莫利纳著。收入1634年发表的《蒂尔索·德·莫利纳戏剧第三集》中。蒂·德·莫利纳(Tirso de Molina,1583—1648),原名加夫列尔·特列斯,西班牙剧作家、诗人、散文家,生于马德..
《你好,忧伤》:乔雪竹着。作家出版社1987年8月版。20.8万字。中短篇小说集。包括《在查干陶拉盖草原上》、《迷雾》、《荨麻崖》等7篇作品。小说写形形色色的人物、各式各样的生活,表达了对各种人生的思考。其中《你好,忧..
出版时间:2010-03 红鼻子雪大王(节选) [俄国]涅克拉索夫 : 3 命运注定了你痛苦的一生: 第一是和一个奴隶结婚, 第二是做奴隶儿子的母亲, 第三是当奴隶的奴隶,直到死去。 所有这一切冷酷的命运..
出版时间:2010-03 沉默吧,复仇和忧伤的诗神! [俄国]涅克拉索夫 : 沉默吧,复仇和忧伤的诗神! 我不愿惊扰别人的安眠, 我和你发出了够多的咒骂。 我正孤独地死去——默默无言。 何必因伤逝而痛哭、悲愁? 这些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