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 [波斯]鲁米

出版时间:2009-12

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 [波斯]鲁米 : 一天上船来一位博学的语法家,
这自大的士子开口向舵手问话:

“你是否学过句法?”“没有。”舵手回答。
“你白活了半辈子!”博士眼睛一眨。

那位值得尊敬的舵手深受委屈,
但他默不作声,保持着泰然之色。

刹那间狂风猛袭,刮得怒涛如山,
舵手对脸色惨白的语法家开言:

“你是否学过游泳?”士子全身发抖:
“没有,多智的贤人啊,亲爱的舵手!”

“哎呀,博学之士啊!”舵手一声叹息。
“你白活了一辈子,船将沉入水底!”

(宋兆霖译)


【赏析】
鲁米的创作代表了苏菲派诗歌的高峰,特别是他的六卷叙事诗《玛斯纳维·玛维纳》一向被视为“波斯语的古兰经”。鲁米和父亲、儿子祖孙三代都是苏菲派长老,因此其诗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意识。其抒情诗的主题大多是歌颂信徒对真主的爱。他利用许多短小的故事诗宣传苏菲派的思想,内容短小精炼,具有极强的哲理性。
鲁米的创作题材大多来自民间,有的是历史传说,还有的是宗教故事。他的这首《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由于其深刻的寓意而被广为流传,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
鲁米的诗歌创作极其注重思想内容,因此在语言上并不华丽雕琢,但其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其叙事诗以讲故事为主,但在故事的结尾往往能够让人们发出许多的感想。《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这首诗语言机智幽默,结构精巧,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语法学家和舵手之争》讲述的是一个博学的语法学家和一个船夫之间发生的争执。全诗以两人之间的对话为主,诗人巧妙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形象表达出来,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诗的开端就用简洁的语言,向人们描述了一个骄傲自大的学者形象。通过语法学家的言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骄傲自大,以及对舵手的不屑。在语法学家看来,如果没有学过句法就等于白活了半辈子,这样一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是很普遍的,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像语法学家那样的人,他们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人。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直接攻击这样一种观点,而是通过作品的展开,讽刺了像语法学家这样一批骄傲自大、目光短浅的人。
与语法学家相反,舵手的形象是一个睿智幽默的形象。在遭受了语法学家的奚落和鄙视之后,舵手没有进行还击,而是保持沉默。随着作品的逐步发展,原先骄傲的、自以为是的语法学家在现实面前却显得极为愚蠢。由于狂风的侵袭,小船即将沉入水中,舵手以极为睿智的语言回击了先前语法学家的骄傲自大:“你白活了一辈子,船将沉入水底!”这样的回答令人赞叹不已,既讽刺了语法学家的骄傲和肤浅,也同时凸现了舵手的聪明机警,作品到此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这篇短诗,向人们揭示了极为深刻的道理,让我们真正懂得所谓的智慧和博识,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语法学家的短浅是因为他没有看到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中,看不到人民的伟大之处,这首诗之所以广受人民大众的喜爱,正是由于它本身所蕴藏的深刻的哲理。

(叶玉香)







为您推荐

中国最早的语法专着

中国最早的语法专着:是由清代语言学家马建忠所着的《马氏文通》。作者积10余年心血,写成这本研究文言文语法的专着。全书10卷。1至6卷出版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次年出版了7至10卷。共分四个部分:首为正名;次为实字;再次..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➀

古汉语语法学资料汇编:郑奠、麦梅翘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辑录我国先秦两汉以至清末三千年间(主要是《马氏文通》出版前)各类书籍中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资料,以汉、唐、宋、清时期为多,清代尤多。全书分两部分,第1部分又..

《电影语言的语法》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尼埃尔·阿里洪着。陈国铎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1月版。25万字。共28章,附插图1000余幅。详细阐述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原则,即如何运用电影语言来叙述故事,如何处理两个或多个演员间的对..

语法重音(语言)

语法修辞(语言)

语法修辞(语言):①也叫“句法修辞”。利用语法结构特点、规律及各种语法手段以取得积极的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现象。包括:(1)通过语序的调整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关系,突出语义重点。(2)句式的选择。包括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

词类语法性质(语言)

词类语法性质(语言):一类词的全部的语法性质。其中包括这一类与那一类共有的大类的语法性质。如可以作谓语、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可以带宾语和动态助词“着”、“了”、“过”,可以用“不”或“没”否定,这是动词的语..

语法形式(语言)

语法形式(语言):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狭义单指词的构形形态,有附加成分,语音交替,重叠等。如维吾尔语里名词格的差别是通过附加成分来表示的。如[sinip‘]是“教室”(主格),[sinip‘-niη]是“教室的”(领格),[sinip‘-t‘in]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