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着火了! [波斯]哈菲兹 : 心着火了!主啊,那是谁家的烛火引起?
看主的面上,问问这是谁人心上的欢喜?
真想知道谁是她家中人,她躺在谁怀里?
我信仰和理智的大厦呀,已因她而毁圮。
那红宝石般的嘴唇,让谁人尽情啜饮?
命运啊,让斟酒人把她斟到了谁的杯里?
人人向她施用爱的符咒,但谁也不知
她精细而挑剔的心俯就了谁的咒语。
她神态如女皇,面如明月,额如维纳斯,
神啊,她是谁的稀世珍珠、无价宝玉?
她那无人饮过的红宝石酒,已使我狂醉,
美人啊,她为谁注满酒杯?她与谁为侣?
快在主面前问问吧: 命运究竟判给了谁——
与那欢乐之光结为伴侣的最大的福气?
我叹道:“没有你,哈菲兹的心如此烦乱!”
她偷笑着答:“你寻烦恼,与我有何关系?”
(飞白译)
【赏析】
哈菲兹是伊朗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之一,也是世界诗歌史上一位超群拔萃的抒情诗大师。他出生在伊朗南方名城设拉子,当时诸侯割据,封建势力与宗教势力沉重地压在人民头上,哈菲兹站在人民一边,激烈地反抗封建和强权,在他成名之后也拒绝进宫。他一生清贫,在妻儿死后竟至托钵化缘。在宗教方面他属于具有反抗精神的苏菲教派,但他并不承认来世信仰,而是热情歌颂和肯定现世生活。
哈菲兹的诗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质,以歌颂醇酒和爱情为主题,显得放荡不羁,但其性质并非颓废,而主要是对宗教教义的战斗性的反抗。他的诗深受群众喜爱。
哈菲兹的抒情诗于浪漫主义时代传入欧洲,对欧洲诗人有很大影响。歌德、拜伦、普希金等诗人都十分崇拜这位波斯抒情诗大师,歌德不仅表示了甘当哈菲兹门徒的心愿,还仿效哈菲兹的风格写了抒情诗集《苏莱卡之书》。可以说,哈菲兹热烈奔放的抒情诗,早在浪漫主义出现的五百年前就为浪漫主义运动树立了模仿的典范。
《心着火了!》以报火警的方式开始全诗,而以“烛火”隐喻点燃心房的美人,构思十分新奇,而且要在读了几行之后,才能弄清这一隐喻的谜底。
哈菲兹在此诗中对美人的赞颂,也用了很巧妙高超的手法。首先,诗人为了写出美人的绝色和自己恋情的热烈,采用了迂回的、旁敲侧击的手法: 极力渲染心中烧起的无名之火——由艳羡而生的妒忌之火。按照常规,妒忌应当是有妒忌的对象即情敌的,然而现在却没有对象,诗人表现的只是漫无目标的妒忌: 如此美人,我怎能忍受她成为别人心上的欢喜?从第一行开始,诗人就连用“谁家的烛火”、“谁人心上的欢喜”、“谁是她家中人”、“她躺在谁怀里”等疑问句,一口气竟追问了十二个“谁”。正是这一串火急火燎的追问,把“心着火了”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衬托出了美人的绝色。
其次,诗人在第四行中还写出了“我信仰和理智的大厦呀,已因她而毁圮”这样强烈的词句。对中古时代来说,对教徒来说,宗教信仰应当是至高无上的,然而诗人却让信仰被爱情击败,在爱情面前瓦解,这真是离经叛道之举。同时,在诗艺上,这也是一种旁敲侧击的手法,与汉乐府《陌上桑》中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下半首中,诗人才正面描写了美人的容貌。我们注意到,与中国美人的蛾眉花容不同,波斯美人的典型形象是面如明月、唇如红玉,这是波斯文学的一种常规。此外她鬓角还必然垂着发卷,脸上还必然有一颗美人痣。
诗的结尾是诗人与美人的两句对话。美人的回答避重就轻,幽默空灵,既没有断绝诗人的希望,也没有解除诗人的焦虑。十二个问题的悬念依旧,然而全诗却因这么一点化而变得轻松活泼,富有喜剧情趣了。
(飞白)
出版时间:2009-12 古意 [朝鲜]崔致远 : 狐能化美女, 狸亦作书生。 谁知异类物, 幻惑同人形。 变化尚非艰, 操心良独难。 欲辨真与伪, 愿磨心镜看。 【赏析】 《古意》是崔致远回到朝鲜以后写的。诗歌用“古意”..
出版时间:2009-12 江南女 [朝鲜]崔致远 : 江南荡风俗, 养女娇且怜。 性冶耻针线, 妆成调管弦, 所学非雅音, 多被春风牵。 自谓芳华色, 长占艳阳年。 却笑邻家女, 终朝弄机杼, 机杼终劳身, 罗衣不到妆。 【赏析..
出版时间:2009-12 琴声婉转悠扬 [波斯]哈菲兹 : 琴声婉转悠扬,花瓣儿在风中轻荡。 莫饮那提神的酒,留心狡黠的暗探在旁。 若逢杯盏在手,与挚友共饮对酌, 千万小心,这世道可蓄意把人折磨。 快把酒杯藏在外衣袖口..
出版时间:2009-12 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 [波斯]哈菲兹 : 我为爱情受了多少委屈,请不要问, 我吞了多少离恨别绪,请不要问。 我浪游天下,找到了一位魔女, 她有何等迷人的魅力,请不要问。 我在她门口思慕,思慕门..
出版时间:2009-12 葡萄女儿走失了 [波斯]哈菲兹 : 在以灵魂冒险的市场上,快去大声宣布: “听着,情场的居民!听着,为了主的缘故! 葡萄女儿走失了,离开我们已有几天工夫, 她竟违背初衷,遗弃了我们这批贪欲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