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间文学征集活动 : 台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祖国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影响下,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各种歌谣、故事等,它们和闽粤的一带流传的民间文学有着十分密切联系,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日本侵占台湾后,一些日籍旅台人士曾进行过搜集工作,如平泽厂东的《台湾の歌的名著物语》,片岗岩的《台湾风俗志》等,但为数甚微。台湾新文学的创导者赖和曾撰文指出: “歌谣有思想的俚谣,有意态的四季春,有情思的采茶歌,其文学价值不在典雅深隽的诗歌之下” (《开头我们要明瞭地声明着》) 给予民间文学很高的评价。《台湾民报》移台发行后,1931年1月1日发表醒民的《整理歌谣的一个提议》,指出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不仅有利于“日就废颓的固有文化的保存”,而且可以推动台湾“民俗的研究和改良”,因为它是“民俗学上一种重要的资料”,其本身也是一种“富有文艺的价值的产品”。文章还引述了台湾新文学创导者赖和对这个“提议”的支持,认为此举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是大赞成,若不早日着手,怕再几年,较有年岁的人死尽了,就无从调查”。强调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急迫性。《台湾民报》从1931年1 月第346号开始设“歌谣”专栏,向全岛征集民间文学,并陆续在刊物上发表了数十首歌谣及若干篇民间故事。此后,《南音》杂志开辟了“台湾白话文尝试”专栏,其中辑录了一批台湾民间流传的歌谣、谜语、故事等。1932年,《福尔摩沙》创刊号发表了苏维熊的《对于台湾歌谣一试论》等文章。《三六九报》上则由郑坤五辑录了一批台湾山歌,并题为“台湾国风”,给予相当的重视。1935年1月,由《先发部队》改名的《第一线》创刊号。把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为该刊的中心; 卷头语《民间文学的认识》(得时) ,以中外古今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影响,驳斥了 “台湾是隔海的孤岛,没有甚么民间文学值得我们一顾”的论调,希望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在民间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方面,“再下了一番努力”。认为“祖先传来的遗产的民间故事的搜罗整理和研究,是我们后代人该做的义务”。同时,刊物上还开辟了“台湾民间故事”特辑,发表了沫口的《台南邱蒙舍》,一平的《领台轶事》,陈锦荣的《水流观音》,蔡德音的《圆仔汤岑》等15篇台湾民间传说故事,以及HT生的论文《传说的取材及其描写的诸问题》,茉莉的《对民谣的管见》等。在此基础上,1936年6月13日出版了由李献璋编集的第一本台湾民间文学作品集《台湾民间文学集》,这是首次集台湾民间文学之大成。全书500余页。几乎动员了所有台湾著名的作家,卷首有赖和的序文。并以“台湾人全体的心血的记录,埋葬着未开拓的先民的遗产”为标题,刊出该书的出版消息。它推动了台湾民间文学征集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征集活动也随同汉文学一样日趋衰落。
《台湾轶事》:聂华苓着。北京出版社1980年3月版。8.7万字。短篇小说集。作者为美籍华裔女作家,本书收其1949-1964年在台湾所写的10篇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以写实主义手法,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抒写青年人的情趣,..
《台湾女作家爱情散文选》:徐学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版。16万字。选37位台湾女作家的爱情散文49篇。包括琦君、罗兰、张秀亚、胡品清、刘静娟、张晓风、三毛、李昂、苏伟贞、简等人的作品。描写初恋的悸动,刻骨..
《拉祜族苦聪人民间文学集成》:孙敏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2月版。24万字。搜集流传于苦聪人民间的口头文学珍品,对苦聪人的社会历史、生活状况、宗教活动等都有生动反映。所选作品包括神话、创世歌、传说、祭祀..
《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武宣卷)》:韦守德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月版。24万字。分3辑。第一辑为民间故事,按神话、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传说、风物传说、幻想故事、机智人物、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笑话..
《昌吉民间文学作品选》:昌吉回族自治州文联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版。120万字。2卷。配合全国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的普查、搜集、整理、出版活动,自治州组织专人,在全州七县一市县卷本的基础上编辑成册。分上下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