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康拉德·施密特》

    《致康拉德·施密特》 : 恩格斯给施密特的信。写于1890年10月27日。信中在重申物质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作者着重阐明了在历史发展中社会意识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从而丰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作者认为“宗教、哲学等等”,相对国家权力和法而言,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其中“被历史时期所发现和接受的史前内容”或被视为“谬论的内容”大都只有“否定性的经济基础”,试图给它们“寻找经济上的原因,那就的确太迂腐了。”意识形态的发展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线索,如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在每一个时代“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总之,作者既肯定经济发展对哲学、文学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经济高涨”导致它们的“普遍繁荣”,又指出“这种支配作用是发生在各该领域本身所限定的那些条件的范围内”。这从理论上澄清了鼓吹“经济决定一切”的庸俗唯物主义者所造成的混乱,对于辩证地理解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极具指导意义。此信被收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为您推荐

《艺术即经验》

《艺术即经验》 : 发表于1934年,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著。主导思想即是把经验看作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人的各种情感和意志的表现,是人对刺激的一种反应。他认为任何一个经验都可..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 系统研究比较文学的专著,作者基亚是制定当代法国比较文学理论和方针的主要人物之一。此书原为他在巴黎大学文学院授课时的讲稿,1951年在巴黎初次出版。全书包括前言、结论和正文的8..

《艺术》

《艺术》 :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著。1914年初版。1949年再版于伦敦。在这部著作中贝尔提出了著名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并结合后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实践加以论证。全书共5章,最重要的是第..

《创作家与白日梦》

《批评的功能》

《批评的功能》 : 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著,写于1923年,后被收入他的《论文选集》(1932)。汉语译文近7000字。作者站在古典主义的立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功能和方法的看法。..

《为何写作?》

《为何写作?》 : 法国哲学家萨特著,为其文艺理论专著《什么是文学?》的第2章,发表在1947年《现代》杂志上。后来全文出单行本。萨特把文学干预生活作为他创作的根本出发点,而这种文艺思想也集中体..

《S/Z》

《S/Z》 : 法国文艺批评家巴尔特后期的重要著作,1970年发表。它标志着文学批评从传统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折,对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极具重要性。巴尔特认为,传统结构主义研究文学作品,是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