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

    《S/Z》 : 法国文艺批评家巴尔特后期的重要著作,1970年发表。它标志着文学批评从传统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转折,对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极具重要性。巴尔特认为,传统结构主义研究文学作品,是从故事中抽出其模型,从模型里得出更大的叙述学结构,最后再把此结构用于任何故事,这种方式使得作品间显不出差别,因而会令人生厌,他提出以评价类型学的方法取代结构主义叙述学的方法。新的方法不再把作品的文本看成一种结构或类结构,而把文本写作看作一种实践,它意味着以表演和实践这类概念所反映的文学文本的动态。开放型意象取代结构概念所包含的静态、封闭型的意象。这种类型学建立在作者对“可读的”和“可写的”两个概念所作的区分的基础上(这两个概念又译为“阅读性的”“创造性的”)。“可读的”文本只供读者被动地消费,“可写的”文本则要求读者积极地参与写作,成为作品的生产者。但二者并没有绝对的差别,同一个文本既有“可读的”也有“可写的”成分。巴尔特分析了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涅》,将它分为561个长短不等的意义单位,然后借助符号学原理进行具体的解读。他的分析表明:《萨拉辛涅》虽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属于“可读的”文本之列,却仍可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解读方式处理它,揭示出它对自身、对封闭文本的企图的悖逆;基于任何文本都与其他文本关联着,而非独立自足的这一“互文性”的特性,“可读的”文本亦可当着“可写的”文本来阅读。巴尔特还相信,“可写的”文本允许读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领会能指的神奇功能,能给人较“可读的”文本阅读更大的快乐。巴尔特确定了构成文学的五种主要信码:释义信码,它在文本中产生而最终又解开一个谜;寓意信码,它决定文本的各种主题;象征信码,它是意义在其中变得多义和可逆的范围;选择信码,这决定动作和行为;文化信码,它提供社会的和“科学的”信息。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就是使文本成其为文本,作者和读者皆使用这五种信码。这几种信码的制定为理解叙事文体带来了一套丰富的语汇。参见“巴尔特”。

为您推荐

《创作家与白日梦》

《创作家与白日梦》 :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论文,写于1908年。本文集中反映了他的文艺观点。他从白日梦来论证创作即是想象。“白日梦”是受到抑制的愿望在无意识中得到的实现,即愿望的完成,它..

《批评的功能》

《批评的功能》 : 英国诗人、批评家艾略特著,写于1923年,后被收入他的《论文选集》(1932)。汉语译文近7000字。作者站在古典主义的立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功能和方法的看法。..

《为何写作?》

《为何写作?》 : 法国哲学家萨特著,为其文艺理论专著《什么是文学?》的第2章,发表在1947年《现代》杂志上。后来全文出单行本。萨特把文学干预生活作为他创作的根本出发点,而这种文艺思想也集中体..

《比较文学论》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 : 法国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著。这是他编选的论文集,到1981年底已出版至第3卷。中译本是第1卷,初版于1967年,他认为整个美学的任务在于研究审美经验,因为审美经验处于根源的位置上,..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 美国文艺理论家韦勒克与另一美国学者奥·沃伦合著。初版于1942年。数次重版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它被人视为西方文艺理论的权威性著作和新批评派方法论的很好的总结。有许多大学用它..

《笑之研究》

《笑之研究》 :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著,初版于1904年。著作阐述了他对“笑”的认识,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艺术观点。他对笑的研究在西方影响是较大的。他认为笑的根本原因是把生命变成物质,把生命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