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席勒 : 德国戏剧家。诗人和文学理论家。生于内卡尔河畔的马尔巴赫。早期与歌德,赫尔德尔一起倡导了狂飙突进运动。1791年以后受康德思想影响,着力于美学方面的研究和著述。席勒美学的出发点不是某种先验的哲学体系,而是活生生的德国现实。他认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了,社会变成了由无数众多的无生命的组成的精巧的机械。要改变这种状况采取暴力革命手段是不行的、唯一的途径是通过艺术进行审美教育,恢复人性的和谐与完整。他指出人天生有两种冲动,一种是要求理性获得感性形式,使潜能变为实在的感性冲动,一种是要求感性内容获得理性形式,使现实的变化中见出和谐的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给人造成了情感与理性的压力。为了消除这种压力,达到充分的人性的自由,于是就产生了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艺术正产生于这种游戏冲动。在艺术鉴赏中,人摆脱了来自情感与理性的压力使感性冲动、形式冲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完全自由地沉浸在由活的形象引起的美的享受里。于是,艺术使人由自由状态向道德状态迈出第一步,为个人乃至社会和谐铺下路基。席勒的美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纯粹思辨性,把美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的游戏论成为近代美学著名的“席勒—斯宾塞游戏论”。他的美学思想就其要求符合人的自由本质的合理内核而论,对马克思也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诗《欢乐颂》、历史著作《民德兰独立史》(1788)、《三十年战争史》(1792—1793)及美学专著《论秀美与庄严》(1793)、《审美教育》(1795)和《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1796)等,晚年的剧作有《华伦斯坦三部曲》(1799)和《威廉·退尔》(1804)等。

为您推荐

布莱希特

布莱希特 : 20世纪德国诗人,剧作家和戏剧改革家。现代德语大师之一。西方公认的马克思主义戏剧家。生于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1917年入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次年改修医科,对戏剧发生兴趣。1922年剧本《..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 : 法国人类学家。1932年毕业于巴黎大学,1934至1937年任圣保罗大学社会学教授,1950年任巴黎大学高等学术实习学校社会人类学实验室主任,1953年至1960年担任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常任秘..

布尔索夫

布尔索夫 : 苏联文艺学家,语文学博士,苏联作协理事会理事。《涅瓦》杂志的编委。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48—1966)。从1966年起任列宁格勒赫尔岑师范学院教授。他的著作基本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拉康

拉康 : 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家、文艺批评家,“巴黎弗洛伊德学派”的创始人。早年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在巴黎大学学习医学。后任巴黎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他试图借助结构语言学的术语..

普列汉诺夫

普列汉诺夫 : 俄国和国际社会民主运动活动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政治家、文学批评家、文艺学家。生于坦波夫省一小地主家庭。1874至1876年就学于彼得堡矿业学院。1875年参加革命民粹派运..

赫尔德

赫尔德 : 德国狂飚突进时期的文艺理论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生于东普鲁士的莫龙根。父亲是纺织手工业者。他先学医学,后习神学,是康德的学生。1764年在里加的一个教会学校当助理教师,1765年兼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