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的形象

    间接的形象 : 即文学形象。文学以外的艺术形象,由于它们各自的物质材料的性质,大多可以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视觉、听觉以及运动感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文学则以语言文字为其塑造形象的物质材料。语言文字本身是一种符号,读者打开小说或诗集,看到的是一行行的文字,并不能直接看到形象。读者必须先了解文字的意义,再经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自己头脑中出现形象。换句话说,文学形象主要作用于读者的想象,人们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凭借着想象,才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艺术形象。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不通过联想和想象,是无法看到这是幅什么样的画面的。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在脑海中浮现出黄河远去,白云低垂,大漠连山,孤城落日,悲咽凄凉的羌笛声中,戍边的士兵们正遥望家乡等画面。文学形象的间接性看似文学的短处,其实是其长处。凭借这间接的形象,就创作而言,文学可以获得较其他艺术更为强烈的效果。如刻画人物,可以从侧面就效果反应写,来烘托映衬正面描写所不能做到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写特洛亚人和阿开亚人为争夺美女海伦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海伦的美貌,而是写长老们看到海伦后的反应。长老们认为,为了这个女人进行如此长期痛苦的战争是值得的。这便从侧面写出了海伦非同一般的美。就欣赏而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为欣赏者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不象别的艺术形象那样定型化,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补充,从而获得更大的审美享受,使文学形象有了更大的内涵。如海伦之美,凭借荷马史诗的描绘,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自己心目中去想象,因此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美女海伦的形象。而如果是绘画或雕塑形象,一经确定,便限制了欣赏者的再创造。

为您推荐

间接描写②

间接描写 : 也称侧面描写。是指对人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人物对他的印象、感受、评价或态度等,从侧面间接地表现他的情态和特征。这种描写手法比较含蓄,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让其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

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 : 小说描写的角度和手法之一,又称侧面描写或虚写,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称之为“烘云托月”,与直接描写相对。指作者从侧面的角度,对人物、环境、事件、场面、气氛等间接地进行描绘和刻画..

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 : 指小说创作者从他人的直接经验中所获取的对生活间接的体验和感受。其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听取当事人或知情人的介绍(口头或书面),也可以是通过对已有的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审美..

间接的形象

形象化

形象化 : 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描绘形象的方法和所达到的具体、生动、可感的程度。文学和科学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综合等手段不同,它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通过运用一些具..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从简单意义上来讲,引语指的就是某人说过的话的记录。直接引语要使用引号,而且要逐字引用,还有些话是本人说的,但是被别人,通常是作者给诠释了,这被称为间接引语,也可以把谈话中的一部分当做引语来使用,所..

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

直接采访与间接采访:新闻采访最基本的分类就是把直接采访从间接采访中分离出来。这两个词来源于心理咨询领域。直接采访对问题有量的要求,但却希望对方的回答越简洁越好。间接采访把大部分的谈话留给采访对象。在间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