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诗论》 : 朱光潜著。1931年左右作者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期间完成初稿,1933年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期间曾以初稿为教材讲授“诗论”,在讲课过程中作了修改补充,1943年由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印行。1948年3月,增补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道路》等三篇,改由正中书局出增订版。
作者有感于中国向来只有诗话而无诗学的情况,试图运用《文艺心理学》中所讨论的文艺的基本原理,对中国诗歌作一番学理的研究,建立一个诗学体系。全书共13章,系统探讨了诗的起源,诗与谐隐的关系,诗的境界,诗的表现,诗与散文、音乐、绘画的异同与联系,对中国诗歌的节奏与声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道路的问题。第13章《陶渊明》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研究。朱光潜认为,诗的起源不是一个历史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学的问题。他对“谐”、“隐”、和“纯粹的文字游戏”作了分析,指出这三者作为诗的原始形式都产生于人的审美心理需要。诗的境界在于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境界的产生离不开直觉的观照和意象所表现的情趣,是一种情和景的契合。诗人将蕴蓄于心中的意境用语言文字传达出来就是诗。这个传达的过程即是表现,而表现则是情感加意象加语言。朱光潜指出了他的表现说与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异,即是否承认传达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诗论》比较了诗与散文、音乐、绘画的异同及联系,认为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节奏是联结诗与乐的重要纽带,诗与画因其媒介不同,因而各有所长。《诗论》还从节奏与声韵的角度,对中西诗歌作了比较分析,重点讨论了中国诗歌的声、顿、韵,并从汉赋的影响、梵音反切的影响,和齐梁时代诗求文词本身见出音乐诸方面探讨了中国诗之所以采取“律”的格式的原因。《诗论》是朱光潜的精心之作,他本人颇为爱重。这部论诗专著体系严谨,持论中肯,既多理论阐述,又不乏具体作品的分析,在加强诗歌理论研究和推动新诗创作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编入上海文艺出版社《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

为您推荐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 朱光潜早年美学论著的代表作。1929年决定撰写,1931年前后作者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期间写成初稿,翌年正于旅欧途中的朱自清为之作序。1933年朱自清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

《文艺论集》

《文艺论集》 : 现代作家、诗人、戏剧家郭沫若的文学论文集。1925年出版,收作者的早期文艺论文30余篇。其中的一部分论文,阐述了作者对文学的本质、体裁以及社会作用等问题的看法。作者认为文学的..

《新艺术论》

《新艺术论》 : 蔡仪著。这是作者的第一部艺术理论专著,完成于1942年,同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解放后在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第二版,1958年北京作家出版社三版时更名为《现实主义艺术论》,1981年收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平民文学》

《平民文学》 : 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的文学论文。发表在1919年1月的《每周评论》第5号上。文章认为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是两种相反的文学观,两者的区别不在形式上,而是在内容上。贵族文学是修饰的和..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 现代作家周作人的文学论文。发表在1918年12月15日印行的《新青年》5卷6号上。在这篇文章中周作人提出了新文学在内容上的要求:“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

焦菊隐

焦菊隐 : 中国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文学翻译家。原名承去。天津市人。中学就读于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和天津汇文中学,从小酷爱文学和戏剧。曾积极投入“五四”运动,并与同学组织剧社,自编自导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