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 : 文体名。指合乐的歌词,是伴随着隋唐时期出现的新兴音乐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盛行于五代、两宋。因按谱填词,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如《云谣集杂曲子》。宋代时又称“今曲子”(见王灼《碧鸡漫志》)。又因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又称“诗余”。在曲调上,词又分“令”、“引”、“近”、“慢”等不同种类;后又有“小令”、“中调”、“长调”的分法。除小令外,词都要分段落,一段叫“一片”。多数词分两段,即上、下片,或上、下阕,或前、后阕,叫做双调。词有不同的词调或词牌,种类繁多,常用的有100种左右。词有一定的格律,即词律,特点是:①每一词调字数、句数一定。②讲究平仄。③句式长短不齐。④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⑤对仗可灵活掌握。宋以前人填词,要求既合乎格律,又要合乎音乐曲调。但由于词律有相对的独立性,后人多只按词律填词,词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纯粹的抒情诗形式,不再兼有合乐的功用。

为您推荐

联句

联句 : 古代诗歌写作的一种方式。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旧说谓之起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不可信。实始于南朝,至唐代较风行。初无定式,每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或两句以上,依次而下。后来..

神智体

神智体 : 杂体诗名。不把全诗写出来,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是一种文字游戏,古人以为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载,苏轼曾作《晚眺》诗以难北朝使者,诗意为:“长亭短景无..

札记

札记 : 文体名。一作“劄记”。指随时记录所见所闻以及读书心得体会而累积成篇的作品。如清赵翼有《廿二史劄记》,意在总贯群史,多先述历史著作的沿革,评介得失,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进行排比史实,考..

杂体诗

填词

填词 : 即作词。亦称“倚声”。作词者按某一词调字数、声韵和节拍的规定,填入字句。按乐填词的现象在隋唐以前就已出现,如南朝梁武帝肖衍有《江南弄》7曲,每首均为3句七言、4句三言。沈约有4首,肖..

祭文

祭文 : 文体名。内容主要为哀悼或祷祝之词,有韵文与散文两种形式,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诵读。如南朝刘令娴有《祭夫文》,哀悼丈夫徐悱,感情真挚,出自肺腑。唐代韩愈有《祭柳子厚文》,怀念..

笔记

笔记 : 文体名。泛指随笔记录、不拘体例的作品,有随笔、笔谈、杂识、札记等异名,既可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生活众多领域,亦可专门论叙某一问题。其体裁产生较早,但至北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