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

    填词 : 即作词。亦称“倚声”。作词者按某一词调字数、声韵和节拍的规定,填入字句。按乐填词的现象在隋唐以前就已出现,如南朝梁武帝肖衍有《江南弄》7曲,每首均为3句七言、4句三言。沈约有4首,肖纲有3首,体制完全相同。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此曲系据《西曲》改制,因而可以说是最早的填词。孟棨《本事诗》载唐中宗时沈佺期等歌《回波乐》词及内宴唱《回波词》,皆为依曲填词。隋唐时代,随着西域等外来音乐的涌入,民间新兴音乐的兴起,填词在社会上相当风行。最初始于民间,文人填词之风始于中唐,张志和作有《渔歌子》,写渔钓生活与自然风景。戴叔伦与韦应物各作有《调笑令》,写边塞生活与离别之恨。白居易作有《忆江南》、《长相思》等。从晚唐五代到两宋,填词风气更加普遍,所用的曲调更加繁多,著名作家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欧阳修、苏轼、柳永、辛弃疾等。

为您推荐

填词

填词: 即按照一定的词牌写词。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原为词的音乐曲调名称。词牌意即歌谱。后来,词的曲调逐渐遗失,词牌就由乐曲名称变成填词时遵循的有关字数、句数、分段、平仄、押韵等的文学格式。填词一般按照词谱,不可..

《填词浅说》

《填词浅说》:词论。清谢元淮撰。一卷。元淮字里生卒未详。约道光中前后在世。工散曲,着有《奍默山房散套》。此编共二十六则,近万字。作者以为“近日词人,专求俊句,每置平仄宫调于不问”,故为此论。“词为诗余”条中,作者主..

《填词名解》

《填词名解》:词论。清毛先舒(1620-1688)撰。四卷。先舒有《思古堂集》已着录。此编考词牌名称之由来及有关故实。卷一小令,卷二中调,卷三长调,卷四补遗。作者广搜群籍,参伍钩稽,对词中各牌调逐一释解。其无可考稽者则仍置阙..

《填词杂说》

《填词图谱》

《填词图谱》:词论。清赖以邠撰。六卷。以邠字损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平仕履未详。此编旨在明词作之规矩绳墨,为填词者及研究词学者提供方便。作者对词牌逐一以图谱之,先注明句数、字数、韵数及平仄,再后以图示之,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