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

    辞赋 : 文体名。汉代常统称辞和赋为辞赋。辞产生于战国楚地,亦称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汉代成为一种文体,虽继承了楚辞的一些特点,但较多运用散文手法,与“辞”已有不同。其特点是有强烈的抒情意味,意象瑰丽,声调绵邈,句尾或句中各用“些”、“兮”、“只”等语助词调节音韵。不象汉以后的大赋那样注重铺陈事物,在精神与体貌上都有所不同,是中国赋体发展的最初阶段。代表作家有屈原、宋玉、唐勒等。

为您推荐

《辞赋通论》

《辞赋通论》:叶幼明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21万字。全书分5章,研究辞赋与赋学史:第一章对赋的定义,赋与诗辞、颂的关系及结构特点作周密的探讨;第二章对辞赋赖以产生的文学因素与发展演变历史,作详细的研究;第三章..

新辞赋体

新辞赋体:“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吸取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创造的一种新的诗体样式。“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自然流畅、音调铿锵的长句..

北朝辞赋

北朝辞赋 : 指北魏、北齐、北周三代的辞赋。北朝文学的兴起远较南朝为晚,成就也颇见逊色。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中国,灭夏和北凉之际,罗致了原来曾在后秦和西凉任职的一些文人,他们的学术和文学成就都高于北..

南朝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