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 : 文体名。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战国时荀卿有《礼赋》、《知赋》等,最早使用“赋”这个名称。到汉代形成一种固定的文体,讲究辞采、韵节,兼具诗与散文两种性质,盛行一时,亦称为“新体赋”、“汉大赋”。后来演化成“骈赋”、“律赋”、“文赋”等不同类型。与诗相比,赋这种文体有独特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即注重“体物”,摹写事物,所以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区划了这两种文体的不同。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和形容,多用华美的词藻,绚丽的色彩。赋也讲究声韵的美,把散文的章法、句式和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运用排比、对偶、拟人、重叠等多种修辞方法,形成散落灵活而又严谨整齐,绮丽华美而又堂皇肃穆的文体。但赋在着重“体物”的同时,也注意“写志”,与“诗言志”的传统不相悖。所以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艺文志》中又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可见辞赋与诗一样,亦有讽谏述志的功用。汉代大赋虽极铺写描绘之能事,但结尾仍“劝百而讽一”,不失讽谏之义。因此,赋也可以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保存一定的诗意,魏晋时代的抒情小赋正是这样。

为您推荐

《介存斋论词杂著》

《介存斋论词杂著》 : 词话。清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撰。1卷。周氏为常州词派词论家,是书亦发扬该派理论。主张词应具有“忠义之士”的“由衷之言”,以寄托其政治上的感慨。发挥“意内言外”之说,..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 词话。近人王国维著。初发表于1908年《国粹学报》,计64则,为王国维手订。1928年,罗振玉将《国粹学报》刊64则编为上卷,将《小说月报》1927年发表的《人间词话》未刊稿48则编为下卷,..

《元诗纪事》

《元诗纪事》 : 诗歌资料集。近人陈衍辑。45卷。清张景筠、钱大昕二人均曾辑有《元诗纪事》,但未见传本。是书体式,仍宗厉鹗《宋诗纪事》。但与《宋诗纪事》多采自本集且广收无本事之诗者不同,系专..

《石遗室诗话》

四六文

四六文 : 文体名。骈文的一种。起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以四字句与六字句相间成文,世称骈四俪六,讲究声韵、词藻与典故。西晋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是现存可见较早的四六骈句韵文。但六朝尚无四六文..

楚歌

楚歌 : 战国时楚国人用方音、土语所唱的歌,如古籍所载的《楚人歌》、《越人歌》、《阳春》、《白雪》等即为代表,它们皆不是四言体,与中原地区的民歌在形式与风格上有所不同,都在隔句末尾用语助词..

《宋元戏曲史》

《宋元戏曲史》 : 一名《宋元戏曲考》。戏曲史著作。近人王国维编著。共16章。是书以宋、元两朝为重点,征引历代有关戏曲的资料,如古代巫者的装神、春秋战国时倡优的戏谑、汉代的角觝戏、唐代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