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卮言》 : 诗话。明王世贞撰。王是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明史·王世贞传》称“其持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这可说是他前期的主要文学观点。《艺苑卮言》初稿于作者40岁以前,而晚年又有所更定,是以持论也和前期不尽相同。一方面,他仍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认为文章诗歌一代不如一代,如认为“西京之文实,东京之文弱”,“六朝之文浮”,“唐之文庸”,“宋之文陋”,“元无文”,多着眼于法度评述前人之作等。同时,他又多少认识到前七子复古主张的流弊,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修正。在“是古非今”的前提下,他又主张“师匠宜高,捃拾宜博”,扩大了学习取法的范围。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主张“渐渍汪洋”,熟读涵泳,达到得心应手、“神与境合”的境界,而不能机械模拟,“痕迹宛露”。他并不反对拟古,而是要求不露痕迹,所谓“模拟之妙者,分歧逞力,穷势尽态,不唯敌手,兼之无迹,方为得耳。”王世贞的诗论受严羽影响颇多,尤其是以“无阶级可寻,无色声可指”,“兴与境诣,神合气完”为艺术极境,与严羽《沧浪诗话》中说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兴趣”是相通的,后来王士祯的“神韵说”,便不无这一观点的影响。《艺苑卮言》共12卷,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正文八卷,专论诗文;附录四卷,分论词曲书画。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收入八卷正文。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