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式》

    《诗式》 : 唐皎然所撰之论诗专著。《诗式》之命意,本在示人以作诗之规矩法度,但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皎然论诗,首标自然,要求诗歌创作以诗人的感受、情兴作为出发点,所谓“语与兴驱,势逐情起”,“真于情兴,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以“但见情性,不睹文字”为“诗道之极”。因此,《诗式》对诗的声律、用典、对偶等问题较为通达。另外,皎然讲的自然,是艺术化的自然,他并不要求作者完全照抄客观景物或听任主观情绪的宣泄,而是自然不废人为。他不赞成“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的说法,认为“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如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主张“至丽而自然,至苦而无迹。”后来梅尧臣所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王安石所谓“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都受皎然此说的影响。皎然还谈到了诗歌那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审美特质。如“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传”;“夫诗人造极之旨,必在神诣,得之者妙无二门,失之者邈若千里,岂名言之所知乎”?认为诗的极致是名言所不能道,而只能心领神会。当然,这个不可言传的“神诣”又是寄寓在艺术形象之中的,所以皎然又要求“假象见意”,通过对“境”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情兴。皎然的这些见解,对于意境说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诗式》还论及诗歌风格问题。皎然将诗歌风格分为19类,其中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有贞、忠、节、志、德、诫、意等,属于艺术特色方面的有高、逸、气、闲、达、力、静、远等。在十九体中,皎然尤为推崇高、逸。这个划分和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此外,《诗式》以“取象”释比,以“取义”释兴,也颇见新意。
《诗式》流传本有一卷本和五卷本两种,世传多为一卷本,五卷本为清人陆心源《十万卷楼丛书》所收。今人李壮鹰有《诗式校注》,注解颇详,可资参阅。

为您推荐

《岁寒堂诗话》

《岁寒堂诗话》 : 诗话。南宋张戒撰。张戒字定复,一字定夫。绛州正平(今山西绛县)人。《岁寒堂诗话》和宋代诗话大多侧重诗歌形式技巧不同,而较为注意诗的思想内容,兼及诗歌艺术特点,且有较为系统..

李攀龙

李攀龙 :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奋力自学。嗜好诗歌,颇有才情。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员外郎、郎中。在任顺德知府..

《彦周诗话》

《彦周诗话》 : 诗话。南宋许��撰。1卷。��字彦周,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少孤苦而嗜书”。认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若含讥讽,著过恶,诮纰..

《词论》

《与元九书》

《与元九书》 : 唐白居易论诗书信。作于元和十年(810),白居易时任江州司马。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面临的现实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经济凋蔽,外忧内患,而文坛上充斥的多是逃避现实,歌颂升平,追求形式技..

常伦

常伦 : 字明卿,号楼居子。沁水(今属山西)人。正德六年(1511)中进士,官大理寺评事,补寿州判官,因责备御史,触犯上司,罢官归里。性情豪放,力大善骑射,好酒使气,谈兵击剑。他曾去察看墓地,狂饮之后,身..

茅坤

茅坤 : 明代散文家。字顺甫,号鹿门。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历任青阳、丹德两县知县,后升任礼部主事,又转任吏部稽勉司,曾因事受牵连贬为广平通判。素喜谈兵,官广西备佥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