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西厢记》 :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元杂剧剧本。王实甫作。(一说第五本为关汉卿作)。共5本21折。故事源于唐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原作写张生游于普救寺,爱上暂居此地的崔氏女莺莺,两人私订终身。后张生入京赶考,抛弃莺莺。作者肯定张生的“善于补过”、“始乱终弃”。宋赵令畤据此写成《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对张生的无情无义有所谴责,给予莺莺更多同情。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则从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王实甫《西厢记》即直接受“董西厢”的影响。剧中写相国小姐崔莺莺与书生张生在普救寺偶然相遇,一见钟情。适遇孙飞虎为夺娶莺莺而兵围普救寺,崔母宣称有退兵之策者即以莺莺许之为妻。张生挺身而出,计退贼军。事后崔母弃约赖婚。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莺莺逐渐战胜自己的犹豫、怯懦、顾虑,与张生私下结合。崔母得知,又强迫张生入京赶考。后莺莺原所许配的郑尚书之子郑恒谎称张生已被尚书招赘为婿,崔母乘机翻悔,张生及时赶到,两人终成眷属。
此剧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以门第财产取人、体现家长意志的联姻方式,歌颂以才与貌的自然吸引为基础、出于自由意志的真挚爱情,提出爱情高于功名的思想,表现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剧中精心塑造了张生、莺莺、红娘、老夫人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写出张生的真诚忠实和对莺莺的一往情深,写出莺莺由怯懦、疑虑到勇敢走向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和她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的爱情理想,刻划了富于正义感、同情心、泼辣机智的婢女红娘。体制上突破了元杂剧1本4折的惯例,开创多本连演的形式。情节曲折起伏,悬念丛生。善于细腻而有层次地勾画出人物情感的变化。语言高度个性化,又绮丽华美,有诗的意境。为元杂剧文采派的代表作。在戏剧史、文学史上皆有极大影响。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吴晓铃校注本;及上海古籍出版社王季思新版校注本。

为您推荐

《浣纱记》

《浣纱记》 : 原名《吴越春秋》。明传奇剧本。梁辰鱼作。取材于春秋故事。写吴国起兵伐越,越王勾践与大臣范蠡俱成战俘,被吴王拘于石室。后吴王赦越王归国。勾践不忘奇耻大辱,听从范蠡之计,将浣纱..

《宝剑记》

《宝剑记》 : 全名《新编林冲宝剑记》。明传奇剧本。李开先作。取材于《水浒传》中林冲故事。写林冲原为征西统制,因弹劾权奸,被高俅设计陷害,发配沧州充军,途中屡遭迫害,被逼上梁山聚义。最后梁山..

《救风尘》

《救风尘》 : 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元杂剧剧本。关汉卿作。写妓女赵盼儿的结拜妹妹宋引章受花花公子周舍的欺骗,不听赵盼儿的劝告,悔弃与秀才安秀实原订婚约,嫁给周舍。婚后受尽凌辱,迫不得..

《甜斋乐府》

《娇红记》

《娇红记》 : (1)元末明初杂剧剧本。全名《金童玉女娇红记》。刘东生作。写眉州通判王理之女娇娘与表兄申纯相恋,申纯遣媒请婚,王家不允。申纯应试及第再访王家,被安置外房,不得与娇娘相见。又有杨..

《绣襦记》

《绣襦记》 : 明传奇剧本。相传为薛近衮作,一说徐霖作。取材于唐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及元杂剧《曲江池》等。写书生郑元和与妓女李亚仙相爱,因钱财用尽被鸨儿用计拆散。郑元和流落街头,靠卖唱..

《窦娥冤》

《窦娥冤》 :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杂剧剧本。关汉卿作。原型来自《汉书·于定国传》中“东海孝妇”的故事。写窦娥7岁时就抵债做了蔡婆婆的童养媳,成婚不久,丈夫死去,从此过着悲苦的寡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