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

    京派 : 是指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当文学的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沈从文、废名、老向、芦焚、萧乾、何其芳等,他们主要围绕自己的阵地《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刊物发表作品。此派在思想和艺术倾向上较为复杂,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及理论批评等方面均有建树。他们强调人生理想与自然美、人性美的有机统一,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意识地使作品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他们的作品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并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多样化发展。此派作家作品中存在的政治与艺术的矛盾,既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局限,也体现了中国农民、城市贫民和一切小生产者的思想局限。

为您推荐

《京派小说选》

《京派小说选》:吴福辉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版。33万字。选收沈从文、凌叔华、萧乾、汪曾祺等15位作家的小说31篇,显示了京派小说创作的面貌、特点及其成就。该派是以本世纪30年代天津《大公报》为核心的一批..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京派文学作品专辑》

《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京派文学作品专辑》:姜德明主编。上海书店1991年1月版。120万字。10册。30年代的京派文学,是指当时集中在北平的一部分志趣较接近的作家所写的作品。他们当中有沈从文、朱光潜、周作人、俞平..

京派作家群

京派作家群:是20世纪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

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

京派与海派之争

京派与海派之争 : 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现代文坛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上海商业文化的繁荣,消费文化环境的形成,现代书报业、出版业的发达为海派文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上海出现了一批作家,他们依托..

京派

京派 : 1933~1934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京派”“海派”之争,沈从文在《文学者的态度》《论“海派”》《关于海派》《论穆时英》《新文人与新文学》等一系列文章中,批评一些上海文人“名士才情”“商业竞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