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 : 现代文学社团。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由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四人组成。他们以诗歌创作为主,先后出版过四人的诗歌合集《湖畔》,冯、应、潘三人的诗歌合集《春的歌集》,还出版了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和《寂寞的国》。1925年他们创办了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五卅”运动后他们各自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变化,湖畔诗社也就自行消散。湖畔诗人们的创作,大多数是专咏爱情或表达刹那间感受的抒情小诗,其中尤以汪静之坦率地表现青年人的爱情心理的诗作为突出代表。他们也有一定程度上突破狭窄的个人悲欢的诗作,如潘谟华的一些诗怀着深挚的同情写出了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塑造了劳动者的感人形象。但总的说,湖畔诗人的作品集中表现了“五四”初期刚刚挣脱了封建礼教束缚的青少年那种天真烂漫的思想情绪,反映了他们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他们的诗作以其清新、单纯和优雅的独特艺术风格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您推荐

“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 : 即毛泽东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讲话中提出的关于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向北京学术、文化界人士作了《百花齐放、百..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 1936年春,为贯彻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弥补“国防文学”口号本身含义上的缺陷及纠正其右倾错误倾向,鲁迅与茅盾、冯雪峰、胡风等共同商量,拟议提出“民族革命..

狂飙社

狂飙社 : 1926年在上海出现的一个青年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高长虹、高歌、尚钺、柯仲平、向培良、高沐鸿、李逸三、郑效洵等人。该社正式出现的主要标志是1926年10《狂飙》周刊的复活,而在此之前,19..

国防文学

创造社

创造社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初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1921年7月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留日学生发起成立于日本东京。后来又有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人参加。该社的主..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 全国性文艺工作的盛会,从1949年至1979年共召开过四次。第一次,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今北京)召开,名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毛泽东亲临大会讲话,朱..

沉钟社

沉钟社 : 现代文学社团,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因创办《沉钟》周刊而得名,主要由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文学青年组成。《沉钟》周刊创刊于1925年10月,1926年8月改成为《沉钟》半月刊。该社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