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儿童文学

波兰儿童文学:

在十八世纪末,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大国分割,波兰人民深受亡国的痛苦,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认识儿童文学重要性的作家、教育家如霍夫玛诺娃(1798—1845)和耶霍维奇(1796—1857)等人,大力展开活动,发行专门的儿童杂志,创作以民间故事为基础的民谣和具有教训意义的故事,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作家们超越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文学的框子,创作出比较深入的、掌握儿童内心世界的故事,或者驱使大胆的想象力产生幻想的故事,或写出主人公在充满波澜壮阔的命运考验中经受锻炼的冒险故事。

使儿童文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玛丽雅·科诺普尼茨卡(1842—1910)创作的《小矮人们和孤女玛露茜》(O Krasnoludkach i sierotce Marysi)是一部通过丰富的幻想和个性的描写说明世间社会善恶问题的杰作。

科诺谱尼茨卡除此书外,还写过充满幽默情趣的小说《平普西雅·萨台尔科在学校的历险记》(Szkofne Przygoda Pimpusia Sadelko)和充满幻想的形象的童话《采草莓》(Na jagody),今天仍是波兰儿童们喜爱的读物。在那个时代,少年文学的杰作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显克维支(1846—1916)创作的《在沙漠和密林中》(W pusty i W Puszczy)。

该书对于黑人虽然有些偏见的描写,但是描述主人公斯大西那个少年横越非洲时遇到的波澜壮阔的冒险故事,到今天还没有失去它的魅力。当时还有一些作家回忆自己的幼年、少年时代的自传文学,也有不少优秀作品。

卡登·彭德洛夫斯基(1885—1944)的《我母亲的城镇》(Mjacto Mojej matki)就是其中之一。耶努希·柯尔察克(1878—1942)放弃医生职业,专心致力于华沙的犹太街道孤儿的救济和教育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儿童文学家,他遗留下一些很好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企图根绝国内不公平和贫困、实现乌托邦思想的少年国王故事《马修斯一世》(Kr’o1 Maciu’s Pierwszy)和《无人岛上的马修斯国王》(Kr’ ol Maciu’s nawyspie bezludnej)。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儿童文学飞跃发展,在当时开始活跃的一部分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继续活动。写过不少富于娱乐性作品的马克欣斯基(1884—1953)的系列作品有《小山羊马托维克历险120次》(120 Przygo’d Koziolka Matolka)和《两个偷窃月亮的人》(O dwo’ch takich,co Ukradli Ksiezyc)等。以描写希隆斯克地方各种人物形象的作家古斯塔夫·莫尔基内克(1891—1963)着有《黑色的尤尔卡》(Czarna Julka)和《路上的微笑》(U’miech na drodze)。

在散文和诗两个部门,有不少女作家根据民间故事和传说创作了很多充满幻想的作品。

谢尔堡—扎莱姆皮娜(1899—1986)写了《快乐的故事》(Wesofe historie)(1928);波拉静斯卡(1888—1971)写的《小云雀马修斯》(Macius Skowronek)(1937)、《从前的故事》(Starodzieje)(1962);索非雅·哥萨克—希丘斯卡(1890—1968)的《蛊惑》(Bursztyny),玛丽雅·戈芙纳支卡(1894—1982)写的《找寻鹅的卡西》(O Kasi,Co gaski zgubifa),都是很受儿童读者欢迎的读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儿童文学,不仅作家层次多,而且读者层次也飞跃地增加。作品样式也富有多样化。战后发生的悲剧和混乱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为儿童文学作家所取舍,不过这方面值得一提的作品并不多。

玛丽雅·康(1903— )的《四阵风吹的山》(Góru Czterech Wiatrów)和阿历山特·卡敏斯基(1903—1978)的《堑壕用的石块》(Kamieniena Szaniec)等作品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作。但在幻想的童谣和故事部门,却优秀作家辈出。战前有名的诗人居里安·屠维姆(1894—1953)写的《机车》(1938)一诗,以及其他的儿童诗,在人民中间广为传诵,他在波兰被称之为“语言魔术师”。伏依乔夫·裘克洛夫斯基(1916— )和杨·布瑞赫丽(1900—1966)的《给孩子写的诗》、童话《荞麦皮先生的奇怪的学校》等作品都广受欢迎。

以幽默作品闻名的路德维克·耶泽·凯伦(1929— )创作的《阿里船长的动物们》(Mena Zeria KapitanaA11)、《了不起的费定南德》(1963)和续集《费定南德,请您来啊》(1965)等,故事幽默,对话流畅;女作家伊伦娜·尤尔盖莱维奇(1903— )写的《幸运的市长》(1960)将大自然和孩子们密切联系起来,注入深切的情感;耶努希·格拉皮杨斯基(1927—1976)写的《别处来的孩子》(Ten obcy)(1961)在1964年曾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荣誉奖。女作家汉娜·奥齐奥戈夫斯卡(1904— )写的《金球》(Zxota Kula)(1957)是一部写学校生活和少男少女活动的长篇小说,结构特殊,令人醒目。她写的《长出鲱鱼的耳朵》(Ucho od S’ledzia)(1957)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荣誉奖。这些作家,可说是波兰儿童文学当前代表性的作家。

为您推荐

犹豫 [波兰]密茨凯维奇

出版时间:2010-03 犹豫 [波兰]密茨凯维奇 : 未见你时,我不悲伤,我不叹息, 见到你时,我也不会丧失我的理智, 可是当我久久地没有见到你, 我就感到我有缺陷,想见到一个人。 我在怀念中扪心自问: 这究竟是友谊,还..

青春颂 [波兰]密茨凯维奇

出版时间:2010-03 青春颂 [波兰]密茨凯维奇 : 没有心,没有灵魂,只有人民的骸骨, 青春,请你赐给我一双翅膀! 我要飞翔在这死灭的世界之上, 我要飞向幻想的天堂, 在那里,热情创造了奇迹, 撒下了新奇的花朵, 以金..

给波兰母亲 [波兰]密茨凯维奇

出版时间:2010-03 给波兰母亲 [波兰]密茨凯维奇 : 波兰母亲啊!在你儿子的眼中 如果闪耀着天才的光辉, 在他稚嫩的脑门上, 如果显露着先人的骄傲和高贵。 如果他离开了他的同龄人, 跑去听那老人演唱的颂歌..

塔杜施先生(节选) [波兰]密茨凯维奇

先人祭 [波兰]密茨凯维奇

出版时间:2010-03 先人祭 [波兰]密茨凯维奇 : 【作品提要】 第二部 立陶宛某个乡村,夜幕降临,村民们聚集在乡村小教堂,在祭师的主持下,正在举行祭奠亡灵仪式。村民们发问:“处处寂静,处处黑暗。这怎么办?这怎..

魂归故里 [波兰]克拉舍夫斯基

出版时间:2009-06 魂归故里 [波兰]克拉舍夫斯基 : 【作品提要】 1787年,波兰被俄国、普鲁士及奥地利瓜分后,国势日趋衰落。国王波廖托夫斯基来到卡廖夫城度假,爱上了西多的女儿纳塔尔卡。老贵族热泽辛斯基同意..

洪流 [波兰]显克微支

出版时间:2009-12 洪流 [波兰]显克微支 : 【作品提要】 17世纪50年代,瑞典武装入侵波兰。波兰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了很多爱国英雄。克密达出身于一个爱国贵族的家庭,其父欧尔夏曾多次救过老战友、劳达河畔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