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鸳鸯

[诗经]鸳鸯:

鸟名。

《小雅·鸳鸯》一章:“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鸳鸯,匹鸟。”毕之,用有柄的网捕它。罗之,用无柄的捕鸟网捕它。

《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鸳鸯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或曰:雄鸣曰鸳,雌鸟曰鸯。

崔豹《古今注》云:鸳鸯雄雌不相离,人获其一,则一相思而死,故谓之匹鸟。”〔集解〕:“鸳鸯,凫类也,南方湖溪中有之。栖于土穴中,大如小鸭,其质杏黄色,有文采,红头翠鬣,黑翅里尾,红掌,头有白长毛垂之至尾。交颈而卧。《小雅·白华》七章:“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在梁,在捕鱼梁上。

戢,jí,收敛。

为您推荐

鸳鸯蝴蝶派(文学)

鸳鸯蝴蝶派:盛行于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是指这派作品惯写才子佳人的比喻说法。代表作家有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等。他们出版了哀情小说《玉梨魂》、《兰娘哀史》、《美人福》等。适应小..

荷花鸳鸯图轴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轴 明 陈洪绶 : 《荷花鸳鸯图轴》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荷花以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深受人们尤其是文人墨客的喜爱。而田田莲叶,随风翻动,荷花映日,更是美不胜收,再加上一池绿水、几片..

鸳鸯蝴蝶派

鸳鸯蝴蝶派 : 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上海"十里洋场"的一个文学流派。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轰开清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接踵而至的是租界的霸占,洋场的开辟,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形生活,以乌烟瘴气,光怪陆离的..

新文化阵营与鸳鸯蝴蝶派论争

《鸳鸯针》

《鸳鸯针》 : 有学者认为,编辑为明末遗民吴拱宸,江苏丹徒人,孝廉,但并非确论,仅备一说。该书应成书于清顺治初年南明政权尚存之时。后来书肆析前2卷为《一枕奇》、后2卷为《双剑雪》单行。《鸳鸯针》共4卷..

《鸳鸯》

《鸳鸯》 : 这是一首祝贺贵族新婚的诗。《鸳鸯》的创作背景是周朝高级贵族的婚礼,主要是亲迎之礼。据古今学者的研究,诗中的新郎,就是周幽王。依周礼,他娶申后时,尚未登天子之位。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