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学通论五卷

[诗经]经学通论五卷:

(清)皮锡瑞撰 皮锡瑞(1850-1908),清末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鹿门,一字麓云。

举人出身。景仰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

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受到顽固派攻击。宗今文经学,主张《易》、《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后,使经学包含特有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可以说是今文经学派的一种极端主张。着有《五经通论》、《经学历史》、《今文尚书考证》、《王制笺》等书,收入《师伏堂丛书》和《皮氏八种》。另有《驳五经异义疏证》、《古文尚书冤词平议》等。

《经学通论五卷》见《师伏堂丛书》;《皮氏经学丛书》。

为您推荐

中国最大的经学书目

中国最大的经学书目:是由清初朱彝尊所着的《经义考》。原名《经义存亡考》。全书300卷。以书名为纲。首录御注、敕撰之书;次以诸经分类,计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通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群..

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皮锡瑞(1850-1908)着。湖南思贤书局1907年刻,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群益书局铅印本、1928年商务印书馆“学生国学丛书”周予同注释本、1959年中华书局修订本。皮氏字鹿门、一字鹿云,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近代..

今文经学

今文经学: 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流派。与“古文经学”相对。以汉时通行的隶书抄录的经书为今文经,以古代篆文写的称古文经。两种经书不仅书写字体不同,字句、篇章、解释及所记古代制度、人物评价也多有异处。汉武帝立太..

古文经学

经学系传谱

经学系传谱: 中国伊斯兰教书名。清初赵灿编写。其师“真回破衲痴”(即舍起灵)作序。记述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创始人胡登洲的传授体系、该时期回族及撒拉族中著名经师的社会活动和各经师间的传承关系等,是中国伊斯兰教经..

今文经学➀

今文经学:经学流派。今文经指西汉初期儒生通过口耳相传,并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的经书。《诗》有鲁、齐、韩三家,《书》有伏生,《礼》有高堂生,《易》有田何,《春秋》有《公羊传》、《梁传》、《论语》有齐、鲁二家。今..

南朝经学➀

南朝经学:南北朝经学,随政权的分裂,郑学王学的学术之争,形成了明显的南北差异。南朝宋、齐二代以文学为尚,不甚重视经学,至梁武帝始诏立五馆,建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各一人。但到陈代又因战乱,无暇顾及经术,只是稍置学官,成就甚少,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