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德意志剧院

    柏林德意志剧院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剧院。它拥有大剧院、小剧院和小喜剧院 3个演出场地和强大的艺术人员阵容。1883年由A.拉阿隆格创建。上演的第一个剧目是J.C.F.席勒的《阴谋与爱情》。1894~1904年剧院由导演O.布拉姆领导。其时以H.易卜生和G.豪普特曼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戏剧兴起,这些剧作具有强烈的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倾向,布拉姆把它们列为剧院的主要上演剧目。布拉姆领导剧院走向建立民族戏剧的道路。1905年,导演M.莱因哈特接任剧院领导,致力于古典剧作和当代戏剧的上演。1905~1930年间,上演莎士比亚戏剧共2723场次。莱因哈特使德意志剧院享有世界声誉,曾先后到俄国和美国巡回演出。1933~1944年,剧院经理是H.希尔帕特。1945年,导演、剧作家G.V.汪根海姆曾短期担任剧院领导工作。1946~1963年,导演兼演员W.朗豪夫任经理。这个时期剧院的优秀艺术家有导演兼演员W.海因茨,导演B.贝松,演员温特尔施泰因、E.布施、E.恩格尔等。德国和外国古典戏剧、社会主义国家的戏剧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戏剧,是剧院丰富多采的轮换上演的主要剧目。剧院一方面坚持德国民族戏剧艺术传统,一方面借鉴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方法,形成雄浑深邃的艺术风格。重要演出有W.朗豪夫执导的《李尔王》(1957)、《威廉·退尔》(1962)等。1963~1970年,剧院经理是W.海因茨。1972年以后,沃尔夫拉姆、罗马尔先后担任剧院领导。具有代表性的演出有佐尔特执导的《智者纳旦》(1966)、M.韦克韦尔特执导的《理查三世》(1971)、朗格执导的《丹东之死》(1983)。80年代中后期剧院经理是演员D.曼。

为您推荐

比昂松,B.

比昂松,B. :   挪威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出生于牧师家庭。1850年,去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学习,1852年考进大学深造,两年后即离开学校,为报纸写文学评论,同时开始文学创作。   1857~1859年比昂松继H..

波戈廷,Н.Φ.

波戈廷,Н.Φ. :   苏联剧作家。出生于顿河地区一个农民家庭。20年代曾任《真理报》记者,1930年写出第一部剧本《速度》,波戈廷把这部剧本称为"报告文学剧"。接着他又创作了剧本《斧头之歌》(1931)、《我的..

贝若特节日剧院

贝若特节日剧院 : 德国剧场。建筑在著名歌剧作曲家R.瓦格纳(1813~1883)晚年定居的城市贝若特。 剧院的建筑体现了瓦格纳对戏剧的许多创造性主张,并因上演瓦格纳的歌剧而著名于世。剧院可容纳观众1745人,观众..

波波夫,А.Д.

波波维奇,J.S.

波波维奇,J.S. : 塞尔维亚喜剧作家。1806年1月1日生于乌尔萨茨。在佩斯攻读哲学后又在斯洛伐克攻读法律。1830年大学毕业。1835年在乌尔萨茨当律师。1842~1848年任塞尔维亚教育部长,1856年在故乡乌尔萨茨病逝..

秘鲁戏剧

秘鲁戏剧 : 在西班牙总督统治下的殖民地时期,秘鲁著名演员佩德罗·德·佩拉尔塔和女演员米卡埃拉·比利亚加斯(艺名佩里巧莉)曾在18世纪中叶的宗教剧和民间滑稽剧中演出,讽刺权贵,嘲弄西班牙统治者,深受群众欢迎..

表现派

表现派 : 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