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加德,A.

    富加德,A. : 南非剧作家。生于南非开普省农村一个开小杂货铺的白人家庭,父亲"可能是爱尔兰血统"的白人,母亲是南非荷兰人后裔。富加德3岁时,全家迁居南非的伊丽莎白港,他的许多剧本都以这里的人们和生活为题材。以后进开普敦大学攻读哲学、社会人类学,曾徒步游历其他非洲地区,当过海员、记者、地方法院办事员。这些经历加深了他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认识,和对被侮辱和被压迫的广大南非人民的深厚同情。1957年和女演员希拉·梅林结婚后,他组成实验剧团,自编自导。1958年,他以南非贫民窟黑人的遭遇为题材的第一部剧本《没有益处的星期五》 问世,接着写出反映贫民窟生活、写矿区妓女的剧本《侬果果》。60年代,创作了《血缘》、《在那儿生活的人们》、《哈啰和再见!》、《鲍斯曼和列娜》等。1972年,他和黑人演员约翰·卡尼、温斯顿·恩特肖那合写的即兴性剧作《希兹尉·班西死了》在开普顿演出,备受黑人观众欢迎,但遭到南非当局查禁,以后在伦敦和纽约上演,轰动一时。《希兹尉·班西死了》和他同上述两位黑人演员共同创作的写南非政治犯狱中生活的剧本《岛》曾获美国百老汇1974~1975年戏剧节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演员奖。剧作《芦荟给人的教训》(1979)和《哈罗德少爷和男仆》(1982)也受到英美观众欢迎,后者曾在百老汇连演10个月之久。


  富加德的剧本控诉不人道的种族主义,充满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 在《鲍斯曼和列娜》里, 无家可归的"霍特诺特"(南非对霍屯督人的蔑称)鲍斯曼和列娜像蜗牛一样辗转在大路上,就是找不到一块能直起身来像人一样自由生活的地方;在《希兹尉·班西死了》里,黑人罗伯特·兹威林西玛为了能找个工作养家糊口,只好接过刚刚从被流氓捅死的黑人弟兄身上掏来的、还带有体温的身份证去冒名顶替;在《血缘》里,同一个黑人母亲生的不同肤色的兄弟俩省吃俭用,被迫摒弃一切生活乐趣;《哈啰和再见!》描写的是伊丽莎白港穷苦人的生活。
  富加德剧本的特点是出场人物很少,往往只有两三个人,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剖析得很细致;人物对话用的是非常普通、简单的口语,但是包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

为您推荐

傅铎(1917~  )

傅铎(1917~  ) : 中国剧作家。1917年 4月28日生于河北省蠡县刘陀营村(抗战后期划归博野县)。15岁考人县简易师范,后因家境困难辍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蠡县新世纪剧社任演员兼导演。1938年秋,随剧社调冀中..

复旦剧社

复旦剧社 : 中国业余话剧团体。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生马彦祥、吴发祥、卞凤年、袁伦仁等组织复旦新剧社,请洪深领导,翌年改名复旦剧社。   洪深领导复旦新剧社,以演出《一只马蜂》、《春假》等5个独幕剧宣..

《妇女代表》

《妇女代表》 : 中国独幕话剧。作者孙芋。东北人民艺术剧院1953年首演。剧本最初在 1952年2月26日至3月3日的《东北日报》上发表,后又在《剧本》月刊1953年3月号重新发表。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单行本,收入中..

古罗马戏剧

宫本研(1926~  )

宫本研(1926~  ) :   日本剧作家。1926年 12月2日生于熊本县。毕业于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在法务省任职期间,发动戏剧爱好者组建了"麦之会"组织,开始戏剧创作活动。剧本《当我们唱歌的时候》(1957)和《反应..

格雷戈里夫人

格雷戈里夫人 : 爱尔兰剧作家。原名伊莎贝拉·奥古斯塔·珀斯。1852年 3月15日出生于戈尔韦郡一地主家庭。1880年与退休的锡兰总督威廉·格雷戈里爵士结婚,1892年丈夫死后从事文学活动。1896年结识诗人和剧..

工农剧社总社

工农剧社总社 : 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戏剧事业的领导机构。1932年秋成立于江西瑞金。张欣、倪志侠先后任社长。主要成员有沙可夫、李伯钊、胡底、钱壮飞、赵品三、石..